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抗日老兵陈模群与一封没有寄出的信
//www.workercn.cn2015-07-27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更糟糕的是,没有汽车,国际援助也无法通过滇缅公路运到抗日战场。因此,汽车成了国际援助的首要物资。

  当时,美国和国际友人援助的汽车,需要先拆成零件运到仰光,再进行组装,然后由当地华侨组织的司机将汽车从仰光开到腊戌,交给中方,等待国内派司机接运回国。

  “我会开车,我去!”陈模群自告奋勇,经过大队批准,他被调到中央信托局腊戌车辆场。陈模群又踏上了抗日战场,任务就是到腊戌接车,再交给国内接收人员。

  每天,他都站在路口,面向仰光的方向翘首以盼,盼着组装好的卡车快点开过来;卡车来了,他尽快办好所有交接手续,盼着卡车能快点奔赴前线。从等车来,到送车走,陈模群总是紧绷着一根弦,仔细检查车辆性能,精心保养、看管车辆,生怕出什么意外,耽误支援前线。

  每每看到有中国军人前来接车,陈模群的心里就一阵激动,他知道,眼前的这些车,即将满载着弹药、油料等军用物资,开上前线,补给部队,“我这也是为抗日出力,看到他们来,我就坚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仗。”两个多月,陈模群和两名同伴一共接收并向国内转运1000多辆美式卡车。

  这两个月,前线战事频繁。1942年4月底,日军从泰国侵入缅甸,切断了远征军的后路。很快,日军攻到腊戌。陈模群等人紧急撤退。5月2日退到畹町,第二天退到保山。

  日军飞机接踵而至,轰炸保山。炸弹落在公路两边,爆炸掀起黄土,战火映红天际。陈模群驾驶着汽车,在炮火中穿行,汽车上装着汽油,一旦被炮弹击中,将车毁人亡。陈模群不想放弃这车油,他想赶紧找个隐蔽的地点躲起来。

  但天不遂人愿。一架日军飞机发现了他们,径直冲汽车飞来。陈模群忍痛放弃,他猛地推开车门,跳入路旁的水沟,就在他跳离汽车的瞬间,日军飞机扔下了炸弹,轰炸掀翻了汽车……

  陈模群与死神擦肩而过。

  5月5日,芒市附近一座横跨怒江的铁索桥——惠通桥被日军炸飞,滇缅公路断了,援华物资只能通过驼峰航线进入中国。

  后来,陈模群辗转于成都、昆明之间,管理着车辆材料,继续为前线运送物资出力,直到抗战胜利。

  “这是全民族的胜利!这是用3500万人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老人的眼中泛起了泪光。

  抗战胜利后,老人辗转来到北京。他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不高,却经常关注抗战老兵的命运。“我知道有些老兵生活困难,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老人的声音低沉下来,银须轻颤,“那些老兵,应该得到尊敬和帮助。”

  窗外,天色已暗,老人叠上信,重又装进信封,“这是我一辈子的骄傲,这段历史留着自己回味就好。”老人捏了捏信封,拉开抽屉,郑重地将信放进抽屉的最深处……

  老兵愿望

  “希望能得到一枚国家颁发的抗战纪念章”

  陈模群拉开抽屉,角落里是一个不起眼的米白色布袋。小心翼翼地打开,一枚白底金边的纪念章映入眼帘,上面写着“献给为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抗日英雄”。这,是老人心中的无价之宝。

  老人说,这枚徽章是一个民间公益组织送给他的,收到徽章的那一刻,老人情不自禁地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望着徽章,往事历历在目。老人一直有一个心结,希望自己参加过抗日战争的经历能得到承认,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得到一枚由国家颁发的抗战胜利纪念章。老人又为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而纠结,喃喃道:“我是抗战中幸存下来的人,不该有这样的私念……”(本报记者 骆倩雯)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