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贫困村第一书记张杨非诚勿扰求“牵手”(图)
//www.workercn.cn2015-07-24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第一书记张杨(右)与村支书介绍产业

《第一书记》摄制组在贫困村拍摄

  从立门村到宁明县要坐1个多小时的汽车,从宁明县到南宁市要在高速公路上行驶2个小时,从南宁到北京要坐3个小时的飞机,从首都国际机场到位于北京丰台区的《第一书记》录制地点还有40公里车程……日前,国家级贫困村、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寨安乡立门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以下简称“第一书记”)张杨,就这么来到了广西卫视中国首档美丽乡村公益节目《第一书记》的录制现场。

  没有化妆,没有台本,穿着平常衣服的张杨,是带着全村2028人的希望来的。他要在这档电视节目中推销村子里正在进行的脱贫项目,希望节目现场的企业家们能与他“牵手”成功。张杨并不是第一个上电视的“第一书记”,该栏目从2014年2月开播至今,已经有70多名国家级贫困村的“第一书记”陆续“抛头露面”,充当村子的推销员。从今年7月起,节目全新改版,他们将走出广西,来到北京。如此“高调”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汽车能开到的村子,需求还不那么迫切

  《第一书记》制片人梁家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节目由来是广西的“第一书记”政策。从2012年起,广西选派了3000名机关干部到广西最贫困的3000个村庄,担任村党组织的“第一书记”,任期两年。他们的任务非常明确,就是让村子尽快富起来。广西电视台恰好也选派了3个“第一书记”。他们下村后发现,村子的需求各不相同,而社会的帮助力量其实也非常强大,缺乏的是两者之间的沟通。于是,一档专为贫困村和社会力量服务的公益节目“非诚勿扰”诞生了。

  节目的形式可说十分简单:“第一书记”带着当地的扶贫项目来到节目现场演讲,然后播放一段节目组在当地拍摄的VCR,再由现场的爱心企业——或者称为“boss团”,提出发展意见或者直接进行捐助。

  然而,节目背后的制作过程却着实不简单。梁家鸿说:“我们内部有一个开玩笑的说法:凡是车能开到的村子,都还不足以进入节目的视野范围,因为在大山里面有更多需要帮助的村民。”于是,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由“最老”的80后梁家鸿带队,因为不通车,只能肩扛手提着摄像机翻山越岭进村。经常早上8点出发,花一个半小时翻越第一座山,再花一个半小时翻越又一座山,11点到村子,拍摄完,再翻出来。

  就这样,截至2014年年底,《第一书记》节目组翻山越岭,累计13.14万个小时,行程17.52万公里,走访了50多个国家级贫困村。现在,拍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广西的“第一书记”,贵州、四川、湖北、云南等地的贫困村村官,只要有脱贫项目,都有可能上节目。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