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刘入源:身残志坚的“羊倌”(图)
//www.workercn.cn2016-12-23来源: 农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刘入源正在查看羊舍。

  命运折断了他飞翔的翅膀,却没有夺去他砥砺前行的不屈精神。虽然因为意外事故失去了一只手,却加倍刻苦成为一名药剂师,在养殖创业中活用医理知识;本可以做一名茶店老板,过上悠闲的日子,却偏要闯出一条养羊的致富路;一次次失败却依然不屈不挠,终于破解山羊养殖难题,两广地区的山羊规模养殖从这里开始;主动挑起重任,带领贫困乡亲们和残疾人走上养羊路,探索精准脱贫的养羊模式。他就是刘入源——闻名当地的养羊达人,博白县的残疾人创业楷模。

  今年33岁的刘入源出生在广西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茅坡组。1999年,正在读初二的刘入源遭遇了一次意外事故,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右手,可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

  2009年开始,刘入源在家乡创办了当时博白县第一个种羊场——广西博白县桂源农牧有限公司,凭着不服输的性格和韧劲,在这个有“定论”不能养羊的地区,一次次尝试,百折不挠,终于破解了养殖的难题。

  博白县是广西生猪养殖第一大县,但农户对养羊的积极性一直不高。有人曾试过,但由于山羊喜欢干燥,而当地气候潮湿,最后只能无奈放弃。刘入源也因为羊群疫病和天灾前后经历了4次大的失败,却从没想过放弃。“我不敢说我一定能成功,但如果我不认真做,不找出失败原因,将会有更多的人失败。”他希望能够找出失败的原因,为更多农户发展养羊业铺平道路。

  通过反复琢磨,刘入源发现,做好选种、防疫和羊舍羊群生活环境管理等工作是成功养羊的关键。为了在湿气过重的南方气候中仍然保持羊舍干燥清洁并通风,他想到了将羊圈建成高床结构模式,漏斗状的底部既利于通风又方便收集羊粪用作肥料,羊病少了,幼羊的成活率也提高了。

  2013年,为了带动村民致富,刘入源开始启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将公司种羊分散养在加盟农户家中。他的公司不仅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和饲料,还保价收购羊羔。

  “这也是产业扶贫一个很好的办法,我们把扶贫贷款集中起来,一户免费发放25头羊,帮助他们建羊场。一头羊一年平均可以产3头小羊,我们即使按照最低价300元回购,一个贫困户一年都可以有2.25万元收入,贫困户只需要喂养和简单照看,饲料、药品、防疫都由我们负责。”在刘入源带领下,农民脱贫的路子越走越扎实,目前已成功养羊的农户有500多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如今,刘入源的羊场已成为广西唯一的集研究开发、山羊品种改良、生产、繁殖及供销一体化的大型养殖基地,存栏肉羊1380头;拥有6个品系的努比亚种羊800多头。占地40多亩总投资600多万元的“广西自治区标准化种羊示范基地”项目也在建设中。刘入源说,基地建成后,他将在基地养殖2000头母种羊,把规模再扩大。(记者 白雪妍)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