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刘文魁:矢志不渝教育梦(组图)
//www.workercn.cn2016-12-21来源: 河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矢志不渝教育梦

——记九三学社十大楷模、郑州科技学院创办人刘文魁

董事长刘文魁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刘文魁与教师探讨书法艺术

刘文魁了解大学生学习生活情况

郑州科技学院董事长刘文魁

 

  近日,郑州科技学院创办人刘文魁被九三学社中央评为十大“九三楷模”。据悉,该荣誉为九三学社中央对其社员表彰的最高奖励,是河南省唯一获奖的九三社员。

  带着对楷模的崇敬,笔者接近了郑州科技学院董事长刘文魁。刘文魁生于1938年,1985年加入九三学社,1988年办学。在28年的办学历程中,郑州科技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到今天成为一所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应用型民办本科大学。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民办高校先进单位”“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20强院校”“河南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

  鸟瞰校园,实验中心、科教中心、电教中心、艺体中心鳞次栉比,恢宏磅礴,气势不凡,很难使人置信这是一所民办大学。数据显示,郑州科技学院占地1500亩,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在校生2.3万人,教师逾千人,固定资产近20亿元。干巴巴的数字看不出创办人的功成名就,但数字的背后却有着炽情的故事,有艰辛痛苦,也有成功喜悦。汗水与泪水的交织着刘文魁不为人知的故事。

  为实现教育梦想而不懈努力

  见到刘文魁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想起曹操的著名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文魁说:“年少时读书、青年时教书、天命时办学,我一辈子就没离开过学校。”

  “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无法走进学校,那时就非常渴望读书。”刘文魁说,每当看到同龄的小伙伴们走进学堂,心里就感到空落落的。没事的时候,他经常站在教室外偷偷地听老师讲课,上学成了无法实现的梦想。

  小学校长注意到这个经常来偷听上课的孩子,在了解了刘文魁的家庭状况后,破格免费收他入学。

  老校长的这个决定,可以说影响了刘文魁的一生。从那时起他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拼命读书,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光阴荏苒,转眼间刘文魁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教书育人兢兢业业,他很快成了教学骨干。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被选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优选法工作小组工作。在跟随华老工作的七年里,他走遍了全国很多地方,目睹了国家经济的落后和教育的滞后。这一切,都在他脑海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刘文魁作为全国防腐专家特邀到新加坡考察,在此期间,他意外地发现,新加坡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达65%,而当时我国只有不足4%,巨大的反差,让刘文魁思绪万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感、责任感催促着他一定要办一所大学,无论如何要让那些没学上的孩子们,能够步入大学的殿堂。

  一听说他要办学校,很多人不理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高校教师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是个有编制、有工资、有福利的铁饭碗。况且刘文魁已年届天命,社会上一些人议论纷纷,说放着舒适安逸的工作不做,偏要去冒险办什么学校,这个年龄还折腾个啥?

  然而,外界闲杂声音并没有改变他的初衷。1988年5月16日,也就在刘文魁50岁生日这一天,在经历了艰难的努力之后,最终经教育部门批准,“中原职业大学(郑州科技学院前身)”正式成立。

  没有资金,刘文魁东拼西凑,找亲戚求朋友,一点点借来作为办学经费。没有教室,他东奔西跑,联系租房;没有学生,他骑着自行车,在夜间张贴自己手写的招生广告,并且上门动员家长,让孩子去他的学校上学;没有师资,他一次次登门请求他的朋友、同事去他创办的学校兼职上课。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