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卢沟桥畔论剑谈兵 育才教学建言献策
//www.workercn.cn2015-07-28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解决毕业学员“水土不服”

  朱剑斌(兰州军区某部副部长):

  院校培养人才要以实用为主,培养提高第一任职能力,必须打牢四个基础:一是夯实专业基础知识。装甲兵是技术兵种,毕业学员在通信、驾驶、射击等专业基础扎实了,部队官兵就会对他有第一好感;二是要练强基本指挥技能。如果不过硬,在部队很难有发展潜力;三是要掌握基本带兵方法。要融入部队,和部队官兵打成一片;四是要熟悉基本程序。作为一个基层军官,要熟悉怎么组织、怎么参与到实战化训练中去的基本程序。

  曹均章(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副军长):

  毕业学员初到部队主要表现为“四缺”:第一从战斗员的角度来讲,缺体能技能;第二从教官的角度来讲,缺组训能力;第三从指挥员的角度来讲,缺战术素养;第四从带兵人的角度来讲,缺阳刚气。关于解决“水土不服”问题,我有三点建议:一要大力培养学员尚武精神;二要充分利用院校所处在的地理环境优势;三要强化学员知行合一能力。

  楼文伟(原武警工程学院副院长):

  部队不应该用排长的标准来要求军校毕业生,因为院校培养的是德、智、军、管、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排长3个月就够了,而院校培养的是既胜任第一任职、又具有发展潜力的学员。毕业学员是在部队成才,而不是在院校成才。毕业学员虽有些缺乏带兵经验,而部队让他们先当班长,再当排长的做法是错误的,客观上延长了学员的成才周期。

  张坚(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副院长):

  军校学员“水土不服”与制定的训练标准不无关系。从体能上来说,学历院校学员四年不跑武装五公里,而到任职院校后按总部要求必跑,学员肯定不适应,甚至比不上部队的二年兵。再说技能,任职院校所教授的兵种技能,满足不了连队需要,跟士官都没法比。原因是第一缺乏训练时间。一个学兵基地学射击要学8个月,而任职院校学员要在6个月内拿两个二级证,还要学组训,还要学战术。他能拿到么?即使拿到了,他的技能水平也不如学兵;第二跟我军的编制装备有关。我军编制装备没有通用化,没有模块化,装甲步兵的装备就有十几种型号,而院校只能用一种到两种组训装备来训练,到部队后最多有20%的人训用一致、装备对口,80%的人训用不一致,装备不对口。见都没见过这种装备,他到部队肯定不能适应。

  于希海(装甲兵工程学院政治部主任):

  解决“水土不服”问题,必须要解决好学员旅营干部问题。多年来,院校管理干部基本上是由毕业学员留校担任,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作战部队基层任职经历,对部队情况不了解,有的在培养学员任职能力上说不上话、插不上手。打破院校管理人员这一局面,“请进来”是个有益探索。从基层选调的干部来自部队,熟悉基层,经历了院校学习—部队任职—院校任职的过程,懂得带兵,深知部队岗位任职要求和学员的素质短板,在人才培养中有的放矢。同时,要有一批通晓实战的教员队伍。

  着力提高办学治校水平

  杨晓光(总参某部处长):

  关于提高院校办学育人质量,我有三点建议:第一要加强院校发展定性问题的研究;第二要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的定量问题研究;第三要加强围绕实战搞教学的问题研究。

  彭智(总装某局副局长):

  军校培养的是指挥员,因此院校要优化课程设置:一要围绕提高人文精神,来加强一些文史哲以及艺术类专业课程的设置;二要从围绕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角度,改进逻辑学类课程的设置;三要立足部队实际,借鉴企业管理改进管理学类课程的设置。另外,提升院校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需要借鉴企业文化。

  祁亚虎(装甲兵工程学院政委):

  院校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基地,必须在人才强军上积极探索、主动作为。要尊重办学育人规律。办学育人是最需要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的。说到底,这个规律就是战斗力生成规律,这个科学就是战斗力生成科学。这就要求我们本着有利于培养学员打赢本领、有利于提高教学科研质量、有利于提升办学育人水平的原则,坚持中心居中、主业主抓,各项建设和工作都要围绕中心、服务中心,而不能游离中心、干扰中心,更不能搞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检验。教育教学的时间、空间和条件是有限的,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统筹和整合资源。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