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明星-正文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图)
//www.workercn.cn2014-01-02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内蒙古呼和浩特救助管理站杨桂花

  带着情感 救助困难

  本报记者 吴 勇

  晨曦微露,救助站里就会听到她匆匆的脚步;月上柳梢,仍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23年,8000多个日日夜夜,她的工作是为流浪乞讨人员登记、洗澡、打水、送饭、安排就寝……她就是杨桂花——内蒙古呼和浩特救助管理站一名普通管理员。

  24小时轮班制,满身散发着刺鼻气味的流浪乞讨人员,目光呆滞的智障人员,大喊大叫的精神病人,还有肢体残疾的病患……“在这儿工作,啥情况都可能遇上,很多事都要学着去干。”杨桂花说,她的工作没秘诀。

  一次,下着小雨,一名患有精神病的妇女被送到救助站。妇女身上、衣服上沾满了污泥,杨桂花想给她洗澡并换洗一下脏衣服,没想到妇女一伸手死死地揪住她的头发,用力撕扯,生生揪下一缕头发。同事们听到叫喊声,赶来抱住这名妇女的双臂,杨桂花才得以脱身……

  被精神病患者打骂是杨桂花常遇的事。“发火也解决不了问题,耐心忍一忍也就过去了。”杨桂花说。

  救助站站长庆格乐图深有感触地说:“经常看到杨桂花给流浪者梳头、剪指甲,像对待家里人一样。一般人一次两次能做到,她可是几十年如一日啊!”

  杨桂花指着坐在身边的张燕告诉记者,“张燕从小就和母亲在外讨饭,智力有些障碍,来过救助站七八次了。前年她母亲过世了,孩子又来到救助站,她一进来就认出了我,说你是桂花阿姨,你还得给我扎小辫儿。”能让被救助者记住,杨桂花觉得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20多年来,杨桂花送走的被救助者换了一批又一批,能记住她的人屈指可数。杨桂花说,自己做的也都是本职工作,从来不图对方感激。救助站工作人员面对的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困难群体,只有带着情感工作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这是我应该做的事。”面对感激,杨桂花总是用这句话轻轻回应。

  珠海市人社局养老保险科科长王红

  养老专家 知心大姐

  本报记者 邓 圩

  “多亏了王红,现在我每个月养老金有400多元,还真像养了个儿子孝顺自己!”直到今天,珠海斗门区白蕉镇黄家村的黎英余老人还念念不忘,当初是王红苦口婆心地劝自己参保。

  老人口中的王红是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养老保险科科长。她在养老保险科工作的12年,也是珠海养老保险事业发展最快的12年。

  2003年前后,珠海一些农民用完了征地款、村集体经济滑坡,手头越来越紧……养老保险科接到任务:如何从社会保障角度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整整一年,王红和她的同事们通过对超过28万农民、农转居和渔民的详细调查,得到详实数据,并与国家社会保险研究所合作,进行政策制定的分析测算研究。

  历经三年艰苦耕耘,2005年10月,《珠海市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过渡办法》最终“破茧而出”,比国家新农保办法出台早了4年多,为全国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样板。

  此后,王红和同事们一方面对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进行大量调研;另一方面推动出台了社会养老保险的首部地方立法——《珠海市社会养老保险条例》。2006年元旦,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填补了我国养老保险地方立法的空白。珠海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100%人口全覆盖,保障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在养老保险工作中,不时会遇到历史遗留问题,群众上访事件更时常发生。王红从不推诿,主动帮群众解决困难。一位上海知青刘阿姨嫁到斗门乡下,因为没有养老保险多次上访,王红热情地接待她,并将她的情况记录在案。两年后,珠海市出台相关政策,王红立即打电话通知她来办手续。刘阿姨激动地流下眼泪:“真没想到几年前讲的事,你现在还记得!”

  “做人民的公务员,就是要尽职尽责,真心待人,本色做人。”王红说。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