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明星-正文
中国黄金中的90后采金人(图)
//www.workercn.cn2013-12-02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史萌萌(左)在井下工作。荆逸轩摄(人民视觉)

  从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城向南驱车约200公里,一路颠簸4个小时,会到达戈壁滩上一处碉堡式小院,四周寸草不生、没有人烟……这就是中国黄金集团新疆金滩矿业有限公司的采矿一线办公、住宿区。

  出院门右转,大约几百米外就是采矿坑口。“防尘口罩一定要戴好,通风机风速开得大一点,安全生产不能有丝毫大意。”矿井下295米深处,身着劳保服、面戴口罩、头戴矿灯的史萌萌,正跟几个掘金工人交待技术要点。90后的他已是金滩矿业采矿车间副主任,言谈举止间透露出有别于同龄人的成熟。

  从东北大学采矿专业毕业后,史萌萌就进入金滩公司从事采矿技术工作。金滩公司副总经理、采矿车间主任李小兵告诉记者:“为了多学知识,不是自个儿的活,史萌萌利用休息时间抢着干。”3年多来,史萌萌不仅练就一双识别矿石与废石的“慧眼”,且成为采矿、测量等多方面技术骨干。

  每天清晨,乘上罐笼下到井下各采矿中段,查看采掘是否按照设计在前进,巷道的走向和高宽是否符合要求,作业现场的工人是否戴上防尘口罩等,这就是史萌萌和同事们每天的基本工作。

  荒漠戈壁深处的采矿作业区,被当地人描述为“天上没有鸟,地上不长草,戈壁少人烟,风吹石头跑”。夏天,这里地表温度高达70多度,沙窝子里能煮熟鸡蛋;冬天,这里气温降到零下20多度,人在屋外脸和耳朵像被刀子割一样。

  史萌萌清晰地记得一次被高温烤到“断片”的经历。那是8月初,气温表显示46度,史萌萌跟随公司领导,到一个矿区进行资源考察。“穿着长衣长裤,戴着手套,拿着地质镐、耙子、取样锤,用铁锹挖开被风沙掩埋的探槽,进行取样”,史萌萌说。两个多小时,挖了8个近一米深的探槽,取了28个样。“不停地喝水,不停地流汗,干完后,上车的瞬间我就‘断片’了,醒来时已躺在宿舍。”史萌萌说。

  今年3月,史萌萌被破格提拔,担任金滩公司采矿车间副主任;并当选为2013年“中央企业优秀共青团员”。

  “我们要继续给他压担子,培养他的综合管理能力;并对其他年轻人形成激励,让更多优秀年轻人脱颖而出,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技术、管理人才队伍。”金滩公司总经理梅群力说。

  史萌萌是鄯善县本地人,矿区距家只有200多公里,但是戈壁滩路途崎岖,回一次家要坐矿车十七八个小时。史萌萌四五个月才回家一次。

  史萌萌坦言,尽管自己在戈壁滩长大,但初来矿区时也颇感意外,“茫茫的戈壁,让人心中充满迷茫,立刻萌生退意。”当时他决定实习期过后再做打算,然而,就在实习期间他的想法彻底改变了。

  他遇到两名老党员——李小兵和钱直奎,20多年默默坚守在戈壁荒滩开采黄金。从他们的身上,史萌萌看到了中国黄金人以苦为乐、无怨无悔、甘于奉献的淳朴;看到了金滩公司不断拓展的发展平台和同事们亲如一家的情义。经过慎重思考,史萌萌决定留下来。

  “史萌萌是中国黄金行业新一代技术型基层工人的代表。”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宋鑫如此评价。

  2010年7月,史萌萌刚来时,整个采矿车间共11人;现在,采矿车间已有28人,其中,90后13人,80后10人,包括地质、测量、采矿、安全4个技术工种。

  史萌萌和他的伙伴们,就像一排挺拔的胡杨,给荒无人烟的大漠戈壁带来了无限生机,为中国黄金事业增添了新生力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