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王新法:他牺牲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组图)
//www.workercn.cn2017-03-09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2015年元旦,王新法主动找到覃遵彪缴纳党费200多元。覃遵彪有些诧异,村里党员每月交党费一般是20多元。但王新法坚持按照在原单位的数额缴纳,一分也不能少。

  “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对党忠不忠诚的问题。”王新法的这一席话说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简单。

  王新法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人,1969年12月入伍,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6月转业到石家庄市公安局工作。1988年7月,王新法被诬陷被判刑一年半,并被开除党籍、公职。

  工作没了,为了生存,王新法摆地摊、开货车跑长途、与人合伙经营煤矿,再艰难的时候,他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1992年,他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了一名被困四楼的3岁儿童;从2001年开始,他连续11年资助石家庄市井陉县贫困孩子张朝红完成本科、硕士、博士学业;自2002年起收养孤儿张恩来10多年,直到其成家立业。

  2012年1月11日,在石家庄市人大代表曾德美多年不懈的奔走呼号下,石家庄市人民法院撤销其原判,宣告王新法无罪。同年9月25日,石家庄市人事局批复恢复王新法公职,并补发64万元工资。一个月后,石家庄市直工委批复恢复王新法的党籍。拿到恢复党籍的批复,王新法回到家大哭了一场,对妻子说:党组织终归没有抛弃我。妻子孙景华回忆说,他们相濡以沫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老伴落泪。

  拿到批复的第二天,他就来到石家庄市公安局补交党费。

  2010年6月,曾德美回老家湖南省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探望生病的老母。出于对这位人大代表的敬重,王新法退休在家的妻子孙景华执意跟随同行。回来后,孙景华对王新法说:“那个土家山村,山好、水好、人好,就是太穷了,是个省级贫困村,我们去帮帮他们吧!”

  2013年7月,王新法刚退休就和两个战友带着铺盖行李来到了薛家村,在曾德美家一栋闲置的旧木板屋里驻扎下来。

  王新法刚到村里时,村民不理解,问他能坚持多久?2014年春节后,妻子来看他,专门帮他买了一大箱餐具。王新法在村支部党员大会上说,我的生活用具全都来了,我就扎根在这里,全村不脱贫,我就不离开。

  “我要每天保持冲锋的姿势,迈向扶贫攻坚战场”

  凌晨5点半,王新法手机中冲锋号闹钟就会响起来。有人问他,为什么设置这样的铃声?他对乡亲们说,我是一名退伍军人,喜欢这个熟悉的旋律。再者,老乡们还没有完全脱贫,我得每天保持冲锋的姿势,扶贫就是我现在的“战场”。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2015年,王新法和村支部成员商量,决心修筑薛家村通往十八弯的公路,解决老百姓出行难题。劈山修路,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怎么办?

  “如出现不测,由我自己负担,绝不给政府和他人添责!共产党员王新法、共产党员曾德平、共产党员贺文清、薛家村村民曾庆忠……”面对劈山修路的风险,村民们自发在一份“生死状”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并按下十几枚血红的手印。

  曾德平告诉笔者,“名誉村长”为我们村修路都冲锋在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跟上!

  薛家村6组水质含磷严重超标,村民饮水全靠老天下雨。王新法团队来到这里,首先就想啃下这个“硬骨头”。为了寻找水源,他们不知翻过了多少座山、越过了多少道岭,终于在六塔山的半山腰找到一处山泉。

  工程动工那天,村委会主任贺顺勇也带领12个平均年龄63岁的村民,加入施工队伍。只用25天时间,他们就修建起两个蓄水量均为5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设了5000多米长的输水管道,不仅全组19户村民饮上了洁净的山泉水,也解决了近100亩茶园的灌溉问题。

  通水那天,村寨里像过年般喜庆。白发苍苍的田金玉老人手捧山泉水激动地说:“这就像做梦一样!”

  村里年过七旬的老支书林昌义告诉笔者,王新法和他的“与民共富军人团队”就带领乡亲们拓宽村道10多公里,架设桥梁6座,劈山炸石修建山道5公里,还把村通组道路修到了30多户村民的家门口。

  受“名誉村长”实干精神的感召,村里修路、修桥的义务工多了;村民房屋、土地影响了村级建设时,无偿让出的多了;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到村里,捐资支持村里发展的多了。

  茶叶是薛家村的主要产业。王新法利用3年时间摸索出不施农药大幅提高茶叶附加值的方案,建设生态茶园。同时,积极联系对接国内外市场需求,创造了“体茶”茶叶品牌和主打土特产的“名誉村长”品牌。

  村民王先鹏说:“王村长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修路修桥,给老百姓带来很多好处。他让很多人的思想变了——以前凡事‘向钱看’,现在我们更多是向前看,感觉有奔头。”

  与王新法因工作成为朋友的县民政局局长林华说:“不管做什么事,他都不忘两句话‘我是一个老兵’‘共产党员先上’。”

  “吃自己的饭,花自己的钱,干村里的事儿”

  2015年10月,村里的游长辉老人患癌症,王新法得知后,就帮他寻医问药。老人有个心愿,希望能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王新法就开着车,带着他到石门县城和一些景点参观,老人一个多星期后逝世了,王新法一直陪他走好最后一程。

  “‘名誉村长’是我的救命恩人,他这样的好人实在太难找了。”村里74岁的覃事琼老人告诉笔者,某年腊月的一天,外出在别人家帮忙的她突然晕厥,倒在路边。家人想找车把她赶快送到南北镇,可大家都觉得她快不行了,没人愿意管这事。

  “名誉村长听到消息后,饭都没顾得上吃,立即开车把我送到了医院。”说到动情处,老人热泪盈眶,“是他救了我一命!”

  “吃自己的饭,花自己的钱,干村里的事儿。”总结王新法的扶贫义举,村委会主任贺顺勇感触颇深,“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但王新法在这偏远村庄坚守了3年多,天天做好事,不容易。”

  “薛家村山好、水好、人好,就是条件不好,那咱们就带着一帮人去改变它。”这是王新法决定来到薛家村帮扶时说的话。村党支部书记覃遵彪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世上哪会有这种人,但事实证明他做到了!”他说。

  一到村里,王新法就走村串户摸底考察——全村309户980人,五保低保困难户87家,因贫困而离异家庭22户,30岁以上未结婚男女41人,三分之一村民在外打工,村子留守老人、小孩占了一大半,村民缺乏致富产业。

  他自掏腰包,为两个搬下大山居住的低保老人田美年、付珠衣拉通生活用电,还购置了100盏节能灯泡、30多台烤炉,免费分发给困难家庭。他承诺有生之年就待在薛家村,死后都愿意葬在村里。2013年12月,薛家村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授予王新法“名誉村长”称号。

  王新法扎根深山扶贫帮困的消息传开后,昔日战友纷纷加入到他的扶贫队伍中来。王新法为此组建了一个军人团队,同时他反复强调要在军人团队前面加上“与民共富”这个前缀。他说:“我们成立这个团队的宗旨,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尽己所能,做一点有意义的事。”

  如今,薛家村全村人均年收入已经从王新法来扶贫时的2000元增至6000元。

  76岁的贺宗云老人很怀念王新法,说到激动处,他忍不住老泪纵横:“村长,你为乡亲们做的这些事,堆积起来就是一座山啊!”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