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黄祖示:将军解甲不下鞍(组图)
//www.workercn.cn2016-06-14来源: 湖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采访手札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杨 丹

  采访黄祖示少将,一开始闹了点乌龙。

  6月初的一个周末,我们将采访意图与他汇报后,将军说,下周三我刚好在长湖村要作一场报告,晚上我就不回长沙,你们周四来长湖,我等你们。

  我们几个记者定好周四早上7点从长沙出发,直奔韶山长湖。周三晚上再次与将军确定采访事宜时,手机没接通。但我们还是决定按原计划行事。哪知第二天一早,将军回话了:“抱歉抱歉,我昨天有事回长沙了。”我们一听愣住了,那今天的采访岂不是泡了汤?想想毕竟是76岁的老人啦,事儿一多将约定忘了也属正常。我们虽略感遗憾但表示理解。正准备打算转身返回长沙,改日另约,不想将军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发话了:“你们等着我,我马上出发。咱们在韶山的高速出口处会合。”

  将军说到做到、雷厉风行的脾性,让记者有了深刻体会。

  两天时间内,两次在长沙和长湖之间长途奔劳,他并不是为了自己。他很高兴有后辈去瞻仰革命先烈,去了解长湖的历史,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他愿意当个领路人。他一再说:“我老了,不需要再作宣传。少写我,多写长湖。”确实,这个老人一生所获荣誉无数,青年时期即家喻户晓,晚年的他真的不需要再博虚名。

  修路打井、扶贫帮困、养牛酿酒、建党史教育基地……放弃在省城含饴弄孙的舒适和乐趣,戎马一生的老将军退休后如此折腾,究竟是为了什么?无数人问过这个问题。我心中也同样充满疑问。

  在将军给彭公达、林蔚烈士墓肃穆鞠躬的身影中,在与乡亲彭树庄和彭中桂的握手中,在“我的家乡很美吧”的深情发问中,在“永远跟党走”的坚定告白中,我渐渐触摸到了那个答案的轮廓。

  这是一个从骨子里渗透着信仰的共产党人。他的一生都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他始终将责任扛在肩上,牢记党的宗旨,将人民挂在心间。这位“毛主席的好战士”,在他的晚年,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延续着人生的激情与梦想,用浪漫和执著书写后半部大写的人生。

  作为一名行者,他在自己的梦想中穿行。其实,不是没有艰辛、酸涩与疲惫,不是没有非议、流言与不理解。但他还是挥挥手,义无反顾地继续前行。

  为了节约时间,在下午返回长沙时,将军提出坐我们的采访车,这样便于进一步交流。从早上直到下午,我们一行未有片刻休息,加上阳光正烈,车行摇摆之中,更让人心生倦意。连同行20多岁的摄影记者都有点扛不住,靠在坐椅上眯起了双眼。可将军却始终神采奕奕、激情四射。哪来这么好的精神头?我感受到,除了早年在军营历练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底子外,支撑他的,是一股“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理想主义豪情。这股豪情气冲霄汉,经久不息,让他不畏艰难,不知疲倦。

  在满天的晚霞辉映下,我们和将军在街头挥手作别。他的白发在风中有一丝凌乱,但他的腰板依然挺直。目送他穿过喧闹的人流,心中除了敬佩,还有深深的祝福。

  ■众说新乡贤

  义举善行满长湖

  将军对家乡的感情太深了,为家乡的建设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操碎了心。从修路栽树,到打井挖塘,从办学修史,到养牛办厂,只要对家乡的发展有好处的,老将军出钱出力,毫不犹豫。在他的影响下,长湖民风淳朴,村民安居乐业。要说长湖的乡贤,黄将军当仁不让。

  ——长湖村党支部书记周赐元

  我快80岁了,是一个老党员,也是与黄祖示将军从小玩泥巴长大的。从来没有人像他这么关心家乡,年纪这么大了还在跑。他扶贫帮困,敬老爱幼,修党史教育基地,在长湖营造了一种和谐奉献、互帮互助的风气,大家信服他。

  ——长湖村村民汤能先

  他对我家的帮助太多了,从父亲墓地的修整,儿子的参军、工作,到家中砌新房,都离不开他。儿子前些年因病做手术,也是他找医生定方案。他和我没有血缘关系,但胜似亲人。

  ——彭公达烈士养子彭树庄

  我家是特困户,自己有肺气肿,老婆有残疾,儿子是弱智。这些年,多亏了黄老将军的对口扶助,每月都给钱,日子才越过越好,前年还住上了新房。

  ——长湖村村民彭中桂

  黄祖示将军是我爷爷辈的人了。他为家乡做了许多好事,当地人都很尊重他。我还记得小时候喝过黄爷爷免费提供的新鲜牛奶。

  ——长湖村村民汤希婷

  (湖南日报记者杨丹整理)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