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追忆财政部原部长吴波:此生不愧净无尘
//www.workercn.cn2015-03-09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生愿做普通人

  吴波一直把自己看作普通人,没有讲究待遇、官级的习惯,这种习惯从延安带到了北京。

  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紧缺,物资匮乏,全国出现饥荒。国家照顾高级领导干部,给他们发了“供应卡”,可以买一点紧缺食品。吴波不要特殊照顾,把“供应卡”锁在柜子里,偶尔用一次,也是因为来了重要客人。不了解吴波的人,以为吴波忍饥挨饿是跟自己过不去,是太“左”。而了解吴波的人知道,他看到老百姓都在挨饿,不愿搞特殊,吃苦要与大家一起吃。这是一位人民的儿子最为质朴的情怀。

  1959年夏天,吴波到北京郊区卢沟桥公社参加劳动一个月,生活条件艰苦,他不告诉别人自己的身份,也不提生活上的任何要求,和社员过着完全一样的生活。谁也不知道他是多大的官,都亲切地叫他“吴老头儿”。

  吴波不讲究待遇,不坐豪华车,如果路程比较近,时间宽裕他会选择步行。他对家里人要求很严,他告诉家人,家人没有享受公车的特权。他的夫人邸力,腿脚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合同医院离家很远,上医院看病也是自己坐公交车或出租车去。“有一次吴老夫人染上急病,需要马上送医院,吴老仍然坚持不用公车送。对此吴老夫人也十分赞同,最后还是让自己离休的单位北京电影学院派车去了一趟医院。”吴波生前的秘书陈纪详回忆道。不讲待遇的背后,是吴波朴素的平等意识、平民意识。

  吴波因公外出,总是强调轻车简从,不准接待单位迎来送往,不准搞吃喝招待。

  1978年春天,吴波带着税务调查组来到江苏省无锡市。星期天,他提议去太湖看看,正要出发时,副省长、财政厅厅长和无锡市的书记、市长等都来了,吴波严肃地对大家说:“今天是星期日,谁家没有一点大事小情,你们何必再陪我们去逛太湖呢?我的意见,今天一个人陪我们去就行,人多了我有意见。”

  吴波在财政部任职期间,常出差路过安徽,却从不下车。即使有到安徽出差的任务,他都让给其他的副部长。吴波不是无情,他有意回避老乡关系,刻意坚守清廉正派是他的底线,而尽量不打扰地方的同志,不闹出“动静”,也是他的为人原则。吴波的简单、质朴,让地方的同志虽然不太适应,但感到接待吴波省心、省力,也让人觉得温馨和感动。

  “躲寿”,是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对吴波记忆极深的一件事。1986年,吴波80大寿。王丙乾建议由他和几位副部长每人拿点钱,凑份子给吴波祝寿,吴波坚决不同意。项怀诚说,到生日那一天,吴波竟然早早就让司机开车到西郊去了。“据说在公园里躲了大半天。”吴波实在不愿意让大家费钱财、花时间,在他看来,生活过得清清淡淡,同事来往朴素简单,才是“真”,这些“热闹”和礼节,都是多余的。

  接触过吴波的人,都知道吴波和他的家人都是不收礼的,这是他铁的规矩,谁也不得破。到吴波办公室拜访的人,无论是朋友还是陌生人,见他必须两手空空。吴波以周总理为榜样,他常说,做领导工作己不正何以正人!

  吴波不仅是一位财政部长,也是一位最平凡不过的慈祥老头儿。

  王沈京永远也忘不了当年吴波送别他的眼神。组织上安排他到另一个岗位工作,那日,他到吴波家向他道别。吴波亲自将他送到大门口,还让夫人邸老送他到胡同口。那饱含深情的慈爱眼神,让王沈京刻骨铭心。在吴波身边的工作人员走了一拨又一拨,无论是秘书、司机,谈起吴波,无不对他的质朴情感和平民之风肃然起敬。

  曾为吴波烧锅炉的师傅老宋,一次来北京看望吴波,吴波很高兴,中午留下老宋在家里吃饭。吃饭的时候,老宋万分忐忑,不敢和吴波同桌坐下。吴波亲切地说,我们都是平等的。

  吴波年岁大了,每逢需要理发,秘书都想让理发师来家里。可吴波不答应,怕给人添麻烦,非要亲自去财政部的理发室。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