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追忆财政部原部长吴波:此生不愧净无尘
//www.workercn.cn2015-03-09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清风盈袖月满楼

  北京市西城区大酱坊胡同20号,是一个看上去极为普通的四合院。房子很旧,两边厢房的房柱已经开始微微倾斜,地面上的青砖早就破损,有的已经断裂。在这个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分配给他的院子里,吴波一住就是四十多年。

  曾经担任吴波秘书的王沈京,一直清晰地记得初次走进吴波家中的情景:家具破旧,墙面的部分墙皮已开始脱落。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他,给吴波从厨房端饭到房间时,曾有好几次墙皮脱落掉进了饭碗里。

  当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规定,曾给吴波安排几处较大的院子,他说自己家中人少,就挑选了这个小院。有一次,李先念去吴波家里看望他,因胡同太窄,车都开不进去。组织上几次要对这所简陋的房子进行维修,都被吴波劝阻,他一心想着“文革”后百废待兴,尽可能为国家省下每一分钱。一直到92岁,吴波行动迟缓得厉害,住平房极不方便,经过多方再三劝说,才搬进了位于万寿路的楼房。

  在吴波身边工作了十多年的杨雷芳,是1993年春节到吴波家的。因他在部队学习过烹饪,把他借调到家里帮忙。临行前,战友们说,财政部部长家吃的一定都是山珍海味,你还不赶紧学习做高档菜!他看菜谱、练刀工,掌握了烹调的“十八般武艺”。然而令他意外的是,吴波家简陋的厨房里并没有大鱼大肉,只有青菜萝卜。他做的第一顿饭是肉沫炒雪里蕻、青菜炒熏干、炒油菜,一小锅豆腐清汤。几天下来,吴波家的菜色基本如此,甚至不如部队的伙食。而杨雷芳做大菜的手艺,在吴家的十多年都没怎么派上用场。

  吴波经常给社会捐款。家乡的人有困难,只要给他写信,他就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救济父老乡亲。他的几任秘书都有一份记录着他要接济的困难同志和亲朋的名单,每个月,秘书都会按这份名单逐个把钱寄出去。吴波过去的一个司机碰上了困难,从农村老家来到财政部找吴波。吴波当即接见,之后拿了个条子,叮嘱秘书给他寄去100元钱。司机泪流满面,用这笔救命钱给孩子看好了病。

  吴波逝世后,留下的存款仅有5万余元,除去丧葬的费用,几乎没有什么剩余。就连他生前住过的房子,也在他“走”后交还给国家,留给几个孩子的不过是几大柜子书籍。

  他像一支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原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王丙乾这样评价吴波:凡是能给予他人和社会的,他都毫无保留地奉献;凡是他人或社会给予他的,他也毫不犹豫地回报给了社会。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