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村支书文朝荣:极贫村崛起的绿色传奇(图)
//www.workercn.cn2015-01-08来源: 农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天被拉长了,地被扯宽了”

  20多年前一个青黄不接的日子,村民王付华跑来向文朝荣哭诉:“文支书,我那儿子、孙子都跟着儿媳被饿回娘家恒底村去了,我这张老脸往哪里搁啊!”文朝荣拍拍王付华肩膀说:“不用怕,他们都会回来的。”

  文朝荣心里清楚,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不彻底刨掉穷根,海雀人腰杆直不起来!当时海雀农作物品种单一,“高山大坪子,荞麦过日子;想吃顿苞谷饭,要等女人生孩子。”群众延续刀耕火种方式,春种一大坡,秋收一小箩。苞谷长得又矮又小,耗子都要跪起吃。粮、林争地矛盾突出。要解决群众吃饱饭问题,必须对症下药,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变落后生产方式。

  文朝荣发动党员带头积极推广地膜苞谷种植,组织实施科技兴农。一次,他在乡农技站看到墙上“科技兴粮”四个大字,一间屋子里堆着一捆捆像胶纸的东西,就找农技人员“取经”。农技人员告诉他,那“胶纸”就是地膜,要让海雀村长出大苞谷,你扛两捆去试试,技术我们来教你。

  1990年春天,海雀村破天荒出现了白色地膜。村民们不信:地都被“胶纸”蒙住了,还能长出庄稼?秋收时节,文朝荣和4名党员示范的地膜覆盖栽培苞谷大丰收,全村老少都围拢来看稀奇。第二年,地膜技术和杂交玉米、脱毒马铃薯就在全村推广开,玉米亩产从300斤提高到600斤,土豆亩产从1500斤提高到3000斤。海雀破天荒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

  文朝荣笑了:科技兴粮,少种多收,没人愿意砍树开荒了。随着山上林茂草丰,他鼓励村民发展畜牧业等多种产业。村里组建了中药材种植、土鸡养殖、苗家刺绣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的海雀草木葱茏,小楼掩映,村容整洁,是贵州大山深处的美丽乡村,已形成“山有林、河有水、地有膜、圈有畜、房有绣”的产业格局。201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60元。

  文朝荣带头捐资建小学。在他的努力和各方帮助下,海雀村建起了一栋8间校舍的教学楼。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还办起了学前班。

  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群众说,海雀的“天被拉长了,地被扯宽了”!

  王付华的儿子王兴富早已带着一家人回村,盖起了青瓦白墙翘檐的黔西北民居。他说:“在文支书的带领下,海雀不比外面差,有奔头!”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