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张学敏把“学术洼地”变成“科研重镇”(图)
//www.workercn.cn2013-12-02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张学敏靠实干攻关育才——

 张学敏把“学术洼地”变成“科研重镇”(图)

    北京,五棵松。湛蓝的天空下,矗立着一栋沙红色的科研大楼,那是我国生物医学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分析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仪器测试分析中心。

    1997年,34岁的张学敏被任命为中心主任。那时,中心面临设备老化、人才匮乏、任务不足的困境,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一块“学术洼地”。面对重重困难,年轻的张学敏没有被吓倒,而是满怀信心地带领团队走上科技创新之路,一步一个脚印埋头苦干。

    肿瘤是世界医学前沿领域的重大难题,更是当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张学敏把“炎症诱发肿瘤”这一领域作为主攻方向。缺少人才,他招收研究生从头开始培养;没有平台,他“借窝孵蛋”,把学生安排到兄弟单位实验室开展科研攻关。

    16年来,除了当好科研创新领头雁,他还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使团队成员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十八世纪,莱布尼茨发明了二进制,这在当时只有学术价值,但在今天,基于二进制发展的计算机彻底改变了人类文明。”工作中,张学敏总是引导大家开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原创性探索和发现。在细胞世界的迷宫里,张学敏的团队经历过无数次挫折和失败,他常用“希望相随,有梦则美”激励大家坚持再坚持,直面困难绝不放弃。

    凭着十年磨一剑的钻劲,张学敏团队的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在世界顶级学术杂志《自然》上发表,并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2012年4月,《自然》杂志公布“2011年度亚太地区200强科研机构排名”,张学敏团队学术实力排名第50位。

    如今,这片“学术洼地”上已经涌现出包括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学敏)、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973项目和863项目首席科学家等一大批科研精英。

    有作为就有地位。在张学敏的带领下,中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建的占地逾万平方米的科研楼里,已建立起一系列达到国际一流水准的科研平台,成为国家重要的科学研究创新基地。昔日的一块“学术洼地”,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家级“科研重镇”!

    养兵千日,用兵千日。2003年2月,在相关任务所配合下,张学敏团队拍摄到了SARS病原体的高清图片,对数百个病毒样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承担了小汤山医院选址的环境污染评价任务,为抗击非典作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7月,作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深蓝”计划总师,他带领专家组冒着高温登上辽宁舰,深入一线开展军事医学服务支援和卫勤保障需求调研。(沈基飞 花晓)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