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听中国职工讲故事-正文
军工绣娘潘玉华
//www.workercn.cn2019-04-30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苛严”师傅 传道授业

  在厂里,潘玉华是技术水平最高的师傅,也是最严苛的师傅。徒弟们对这位严苛的师傅又“怕”又敬。怕的是,在平日的训练中,哪怕一个细小操作环节,为了做到最优,她也会让徒弟重复数十次,精益求精。刚开始的时候徒弟们不能理解,觉得自己做得挺好了,为什么还让自己重复一遍又一遍。

  徒弟们的心情,潘玉华能理解,因为20年前她刚入厂时,师傅就是这样要求她的。面对师傅的严苛,潘玉华还掉过眼泪。然而一次机会,师傅派她出差去给战士们维修飞机上的功能模块,她才真正体会到了肩上的责任。

  怕归怕,潘玉华仍是众多弟子心目中的“偶像”,敬她无论他们遇到什么工艺难题,她都会悉心指导,毫无保留。

  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潘玉华还将技能言传身教。潘玉华带领了以她名字命名的“潘玉华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团队迎难而上,开展技能创新,解决技术难题,培养了很多高技能人才。其中,团队一名成员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6名获得成都市技术能手称号,1名获得IPC大赛西南赛区亚军、2名获得季军。

  在潘玉华的感染和带动下,她的徒弟徐小娟也成了厂里有名的技术能手,还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徐小娟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干航天的,我觉得这个事情很光荣,飞上天我可以说这是我做的,我觉得很自豪。”

  潘玉华在无线电装机精密焊接工作上一干就是20多年,她用任劳任怨、踏实肯干、苦心钻研的精神和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意义,也因此成就了“大国工匠”“军工绣娘”的美名。

  刻苦钻研 工匠精神永传承

  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儿子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姑姑家寄养,长大后又上了寄宿学校,很少回家,潘玉华能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然而让潘玉华欣慰的是,儿子宇帆也继承了她的灵巧,现在已经能自己组装电灯泡了。

  不能陪伴儿子成长,母亲心里满是亏欠。可是儿子其实一直为有这样的妈妈而自豪。

  “小时候我的(玩具)飞机坏了都是妈妈帮我修好的,我觉得她很厉害,后来国庆阅兵才知道妈妈是修真正飞机的,觉得她很伟大,我为她的工作感到自豪。” 潘玉华的儿子李宇帆说。

  现在潘玉华还经常给儿子讲当年奶奶的故事。虽然没有继承奶奶的针线手艺,不过潘玉华一直觉得老一辈人传下来的宝贵品格才真正让她受用一生。

  重访最美职工:

  耿家盛:做最好的自己

  独臂焊侠”卢仁峰:办法总比困难多

  胡双钱:以零差错铸就“飞机梦”

  相关专题: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