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听中国职工讲故事-正文
军工绣娘潘玉华
//www.workercn.cn2019-04-30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中电科29所高级技师潘玉华,从事无线电精密组装焊接工作23年,练就一身“绝活”,荣获“大国工匠”、“全国最美职工”等荣誉称号。在一块一元硬币大小的电子板上,需焊接1144根细小的铅柱,没有任何机器辅助,她能够全凭手感完成,被称为“军工绣娘”。

  自1995年以来,潘玉华在许多重大任务中作出积极贡献,保障了多个重点平台项目的研制与生产任务,支撑整个微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在空警500预警机完美亮相的背后,是潘玉华对预警机最精密的一部分器件如机器一般精准的纯手工焊接技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潘玉华出生在农村,来自美丽的蜀绣之乡——四川,她的奶奶是一个绣娘,从小潘玉华就看见奶奶在锦缎上穿针引线,并为之深深着迷。1995年,20岁的潘玉华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此后的20多年,她专注于微波集成制造的无线电装接手工焊接工作。常常在很多身形庞大的“国之重器”内部,完成比芝麻粒还小数十倍的焊接。2009年的一天,设计人员在研发新一代北斗卫星时遇到难题,潘玉华接到任务,要把硬币大小的电子板上面的1144个“小腿”拆下来,找到故障后再原样焊回。如此苛刻严格的要求,潘玉华屏气凝神,一动不动坐了4个小时,在没有任何辅助全凭手感的条件下,又稳又准又细致地完成了焊接。所焊接的电子板就跟原厂出来的几乎一样,上千次动作的重复没有任何失误,基本看不到焊接的痕迹,可谓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

  潘玉华的师傅告诉她:“虽然我们做的是精密焊接组装工作,它是一份积累工作,但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需要心、手、眼的高度配合,任何一个地方掉队就容易犯错。”

  在研发某个项目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紧急的任务,需要在手表大小面积上手工植入1000多个细小铅柱,铅柱大小相当于现在的绣花针,把铅柱垂直植入到器械上,要保证植入的垂直精度要小于头发丝直径的1/2,这是要求非常高的。

  在这之前,潘玉华只做过对几十根、上百根的铅柱的植入工作,对上千根、精度要求特别高的,她从来没有进行过这样的操作。对她个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项工作需要练习心静、手稳,怎么保证平稳等这样一些要求。

  接到这个任务后,潘玉华经常在家里进行练习。把装满水的茶杯不停地投放硬币,练习心、手、眼的协调,看最终能放多少,用这样的练习方式来提高她的心静能力,就像热播电视剧《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一样,她利用投放银针来练习心静。在工作当中,潘玉华会用镊子夹取一颗颗比芝麻粒还要小数十倍的焊球来整齐地排列,练习心、手、眼的高度协调。

  在一个盛满水的杯子中,投入40枚一元硬币,保证杯子里的水一滴都不溢出,潘玉华的最高纪录可以做到45枚。通过几千次、上万次的练习,让潘玉华的心、手、眼的协调能力达到标准和要求,最终这个植入工艺就能够得到成功实现,也为该项目的顺利研发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同时,研发周期也缩短了接近1年。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