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北大化学生物学系教授陈鹏:海外学成毅然归国
//www.workercn.cn2015-10-27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陈鹏,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北大毕业后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取得博士学位。2009年7月,感念祖国的一草一木,毅然回国,任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2014年8月晋升教授,成为北大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在陈鹏看来,对于祖国的情感,从来都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不是被人给予的任务,而是一种再朴素不过的情感,是一种在特定的环境下、事件中,被激发出来的最自然的情感。

  爱国情怀的两次升华

  1998年,北京大学迎来了百岁生日,而陈鹏在那一年,也通过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保送到了燕园。对于陈鹏来讲,那一年给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学校纪念“五四”运动的一系列活动,唤醒中华民族的“民主与科学”的呐喊,不再仅仅是历史书上出现的画面,而真真切切地与自己的生活、生命联系在了一起。

  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爱国,还是在陈鹏远赴海外之后。“客观地讲,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原来对于爱国的理解并不明确,而一旦走出了国门,你会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形象与国家的形象息息相关,甚至某种程度说,你就代表了中国。”

  2002年,陈鹏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开始了5年的博士生涯,“当时做助教,周围都是外国人,他们很好奇地问我许多关于中国的事情。我觉得自己像外交官一样,让他们去了解中国,并努力澄清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当然,你也会不由自主地希望捍卫和提升祖国的形象,比如,你在国外看到排队时有中国人插队,也会马上上前提醒。”

  2003年10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航天员杨利伟出舱的画面经过现场直播传到全世界。在芝加哥大学的中国学生集体收看这一盛况,“我们成功了,其他国家的人都纷纷过来对我们表示祝贺,那时候,你与祖国就是一体的。”

  还有10年前的一个冬天,陈鹏到现在为止依然记忆犹新,胡锦涛主席要到美国访问,留学生们组成了代表队夹道欢迎。当时天气很冷,陈鹏和同学们等了很久但内心却非常激动。虽然只看到了车队驶过,大家却觉得像过了一个盛大的节日。

  “你能体会那种感受吗?美国人的节日其实是与我们没有太多情感的关联的,在国外,自己国家的元首来了,而且受到美国当地的尊重与欢迎,那么,那一天就是我们的节日,属于中国的节日。”陈鹏说。

  陈鹏意识到,到了国外,他自己就是中国。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也真正被激发出来。“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爱国的情感始终都在,只是需要一个特定的环境去激发。”陈鹏说。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