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林其谁:爱骑车租房住的老所长(图)
//www.workercn.cn2015-05-25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抓制度硬:无人能外,哪怕院士

  林其谁当所长时,年纪未过半百,也并非中科院院士。而身在一个老所、一个名所,面对不少老一辈科学家,一所之长如何服众?

  王恩多将林其谁的治所方针归结为4个字——规章制度,“不是以权压人,而是以理服人”。可以说,林其谁很早就试图建立一套科研院所的现代管理制度。他笑笑,其实就是约法三章、有言在先,谁一旦犯了规,就跳进了“陷阱”,连所长也无法松口。“现在我们最缺制度性管理,不能领导说了、啥都好办。”

  王恩多至今记得,当年她是我国生物化学奠基人王应睐院士的学生,课题组内两个副研究员出国,研究工作正青黄不接。但根据林其谁出台的新规,其中一条就是课题组阶段性公布研究成果,并进行评比和公示,能上能下。

  评下来,怎料王应睐课题组居然垫底!有些“明白人”说,林其谁还是王应睐提名出任所长的呢,这样的结果,还是不必公示了吧。

  但不多久,所内走廊里,赫然贴出了评比结果。王应睐高风亮节,认为这规矩是经过全所人同意的,“既然是做规矩,这倒数第一,我们就认了”。次年,王应睐课题组变成倒数第二,后来才逐年回升。

  经过民主“法治”,科研风清气正。在卸任所长多年之后,所里仍不忘林其谁的公正“铁腕”。几年前,面对一起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现的学术不端,他被推举开展调查,主持调查委员会。委员会在20天左右的时间内反复核查,作出处理建议。

  “其实,我这所长没有得罪什么人,只是得罪了那些自以为应该受到照顾的人。”他说。

  柔性原则:配置资源,没有学霸

  有些地方的科研圈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所长、院长的研究方向发展得更快些、更好些。原因其实不难理解,院所长手中掌握着大量科研资源,在项目申报、经费申请中具有一定优势。这种现象有时出现极端化,院所长成了单位里的“学霸”,各种资源过于集中。同在生化与细胞所,张永莲院士比林其谁年长两岁。在她眼中,林其谁非但不曾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所倾斜,甚至还放弃了不少,在学术上做出了牺牲。

  对于林其谁如何支持她手中的项目,张永莲眼里泛着淡淡的泪光。当时,林其谁拥有35万元“所长基金”,这在多年前并不是个小数目。那一年,其中20万元给了后来的副所长景乃禾,用于建设开发所内细胞培养公共平台;8万元给了后来的上海生科院院长李林院士,用以购买仪器、引进设备。这28万元,林其谁都给项目负责人指派了相应指标,而剩下的7万元拨给了张永莲,却没有要求她回报任何研究成果。

  得知这个好消息,张永莲兴奋不已。原来,上世纪90年代前后,张永莲正从事基因转录调控方面研究。这可算是前沿研究,整个中国了解这个领域的科学家都屈指可数。正因如此,张永莲很难申请到研究经费,只能与国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林其谁的这笔钱虽不算多,对于张永莲却是一场“及时雨”。不善言辞的张永莲,不知该如何感激林其谁,她将谢意写在一张纸条上,塞入林其谁办公室的门缝里。她说,“谢谢你,我会努力,不让你失望。”后来,两人在电梯里遇见,林其谁也只是简简单单说了一句:“见到了,没事的。”君子之交淡若水。项目赴京答辩时,当张永莲还在评审会场外等候入场时,她才发现林其谁也是评委之一。见到张永莲手中的一大摞材料,林其谁面授机宜:“你这方向比较新,其他学科领域的专家未必完全理解,别说得太专业,可以科普点。”在现场,张永莲采用“公鸡为什么不生蛋”的案例完成答辩。果不其然,她最终凭借相关研究获得当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8年后,张永莲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比林其谁还早了两年。  科学眼光,柔性原则,林其谁的“另一手”同样很有力。 (记者 徐瑞哲 实习生 郑子愚)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