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农科院专家张泓的“土豆故事”:马铃薯变身记
//www.workercn.cn2015-01-28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这东西,我爱吃!”

  眼见全粉无法直接成面,张泓有了一个更为实用的念头——引入面粉作为“救兵”,既能帮助马铃薯全粉成型成条,又保持面粉的口感和香气,二者结合,也能适应老百姓的胃口。

  研究伊始,张泓的研发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甄别,从营养成分、色泽、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适当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当年12月,10%比例马铃薯粉的面条顺利成型,通过检验,然而当比例提到15%或20%,就又不成团了。“要把土豆成功做成主粮,10%的比例肯定是不够的,必须向高比例进发。”张泓团队这一次引入了提高柔韧性的植物蛋白,而上百次的试验开始了。

  “要让高比例的马铃薯粉和面粉成功结团成面,口感筋道好吃,所需要的条件复杂。”张泓说,“两种粉的比例、水量、温度、湿度、蛋白的比例、饧发搅拌工艺和装备,这些都缺一不可,每提高3%~5%的比例都很难。”

  从那时起,张泓和团队里的20个成员便没有周末和假期。一早准点来到实验室,一份3公斤的混合粉,调试各种指标,开始搅拌,成型后,切条入锅,最终检验品质。这一套流程,他们不知做了有多少次,扔掉的破面皮、煮烂断掉的面条更是家常便饭,组里的学生们都俨然成了面点专家,和面、饧面、煮面、制卤,都不在话下。

  试验在不断推进。2013年年底,含量达20%的马铃薯面条试验成功,2014年春天,含量达35%的马铃薯面条顺利问世,其色泽、硬度、黏性、拉伸阻力等十几个指标同时达标。“马铃薯成为主粮的技术可行性被认定,这是突破性的进展!”张泓回忆。

  听到喜讯,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来到了加工所,端起这一碗泛着土豆清香的面条细细品尝。“这东西,我爱吃!”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