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山村医生张久良(组图)
//www.workercn.cn2015-12-16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天气晴好,张久良来到他的“临时”诊所——河南台村村口的大石磨旁,一边为乡亲们免费量血压,一边和大家唠着家常、介绍疾病预防常识,气氛其乐融融。

  ◀张久良的诊室既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又是村里的红十字会。出诊治病和疾病防治宣传工作都归张久良管,他是里外“一把手”。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针灸曾是乡村医生治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张久良的针灸技术高超,很多村民的常见病都是他用几根银针治好的。

  ◀从1965年成为赤脚医生至今,张久良已经从医整整50年。医生证照片上的年轻人如今已变成年过花甲的老人。

  ◀以往出诊时使用的老药箱和玻璃注射器,如今已经被更轻便的塑料药箱和一次性医疗设备取代。但这些老物件张久良舍不得扔掉,这是他从医的纪念。

  初冬的上午,阳光和煦,在门头沟雁翅镇河南台村,村民们围坐在社区服务站门口树下的大石磨旁,等待着张久良为他们测量血压。

  “张姐,您可得注意了,别看您夏天血压还可以,到了冬天,血管收缩,血压很可能就会升高……”时值秋冬换季不久,张久良找来村里的老人,挨个儿给他们测血压、听诊,查找病患。

  张久良今年68岁,是门头沟雁翅镇雁翅村人。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从医,如今已度过50个年头。

  “我不到18岁就开始跟着师父学医,只不过当时条件有限,村里没有专职大夫,也不可能让你脱产学习,所以大家都是边学边干农活。那时候,我们下地都背着医药箱,谁有个头疼脑热、跌打损伤,在地里就能给人家瞧瞧。”

  在学医阶段,张久良展现出了对医学的浓厚兴趣,除了师傅教,他一有时间便会跑到附近卫生院去偷师,不到两年,“张大夫”之名就深受村民信赖,谁有点儿不舒服,都会去找他看看。

  1987年,曾经的“赤脚医生”更名为“乡村医生”。虽然比起以前,医疗条件有所改善,但从整体上讲,缺医少药却仍然是农村医疗的客观现状。为此,作为乡村医生,张久良最熟悉也最擅长的就是快速针灸法。

  “针灸疗法使用方便,是我们乡村医生最常用的治疗手段。腰疼、腿疼、牙疼,包括面瘫等杂症,不用打针、吃药,扎几针便可起效,这在农村是最实惠的方法。”张久良说。

  2006年,乡村医生的准入制度有了新规定——乡村医生必须要有中专或以上学历,这对没有任何学历凭证的张久良来说是一大难题。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