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父子同守一座山沧桑巨变话今昔
//www.workercn.cn2015-12-15来源: 新疆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本报讯通讯员赵崇然报道:新疆军区某工程维护队驻守在大山深处。30年前,一中队下士李新陇的父亲李生庆在这个工程维护队当了6年兵。11月底老兵面临复员,工程维护队干部专程邀请这对“父子兵”走上讲台,结合亲身经历讲述60年来驻地的沧桑巨变,使临退老兵们在感悟发展变化中坚定投身边疆、建设边疆的信念。

  “我刚当兵的时候听中队干部说,新疆刚解放时这里连路都没有,当地牧民行走在山间还不时遭遇狼群。也没有通水通电,牧民喝的都是4公里外带有马粪羊粪味道的河坝水。”李生庆说,他当兵的时候已经有了石子路,中队官兵还在路边种上花花草草。那会儿电也通了,但不能保障全时照明,还得备上煤油灯。“最让人无奈的是当时打电话和发电报都不方便,只能靠书信和家人联系。”老李说,用“家书抵万金”来形容当时官兵接到家信时的心情毫不夸张。

  李生庆话音刚落,李新陇就接过话茬。他说,现在四通八达的柏油路已经通到了牧民家门口,官兵和牧民早就用上了长明电,喝上了纯净水。前些年还住进了新营房,洗漱间、健身房、网络室、俱乐部等生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中队还安装了手机信号放大器,周末闲暇时间,战士们可以用智能手机与家人畅聊。

  老李越说越激动:“那时听老牧民讲,自治区刚成立的时候,他们看一次病得骑着马翻山越岭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县城,一些小病只好忍着。我当兵的时候镇上已经有医疗机构了,中队还不时派出军医为牧民巡诊。”

  小李越讲越兴奋:“现在不少牧民都买上了小车,在县城买了新房。小孩上学、买卖货物都很方便!要往县城跑,‘哧溜’一下就到了。”

  这对“父子兵”的一番讲述,仿佛为官兵展开了一轴画卷。丝绸古道上的驼铃声,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中。不光是驻地这个小地方在发生巨大变化,如今新疆已是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西进的桥头堡,高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国际机场将新疆与世界紧紧相连……

  时间一分分过去,掌声一次次响起。队长吴奎东在总结时颇为感慨:“新疆60年的沧桑巨变,折射的是国家繁荣、军队强盛。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不能守着大山吃老本,每个人要练好练强本领,做强军兴军的‘马前卒’。”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