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高键:抗战剧不能罔顾历史
//www.workercn.cn2015-09-03来源: 山东商报
分享到:更多

  ●姓名:高键

  ●年龄:31岁

  ●职业:编剧

  我是在北京打拼的山东人,在北京东城和西城区,各有一条以山东籍抗战将领命名的路,张自忠路和赵登禹路。

  作为八零后,我们离那个抗战年代已经有些遥远,虽然零散知晓张自忠和赵登禹的名字,但直到从网上检索他们时,才知道在抗日战场上的英雄往事,才知道他们是从山东走出去的老乡。

  身在异地,为家乡有这样的英烈自豪。

  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讲,鬼子进村的时候,特别喜欢小孩,会拿出糖给小孩吃。一个老人回忆,有天夜里,村子扫荡,他的爹娘都被鬼子集中到村里的场院。而日本人给了他几块糖,他在被窝里吃糖。在他的记忆中,这些糖一点也不粘手,特别甜。

  我不认为这是“仁爱”,他们对成年人凶恶残暴,是暴力侵略;对小孩亲近,是另一种洗脑侵略。做编剧多年,不得不以影视从业者的角度来说说那些“抗日神剧”。这些抗日神剧把敌人描绘得过于弱智,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浴血捍卫家国的先烈们的不敬。当前人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被描述成唾手可得的,恐怕后人就很难了解和反思为何这场战争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

  当意淫成为战胜顽敌的最佳武器时,一部创伤巨大的抗战史几乎就是一个笑话。这不是对浴血奋战的先烈们和历史的双重不敬吗?

  回到两位抗战将领身上,如果抗日真的那么容易,张自忠就不会率部全军覆没,赵登禹也不会在率部拼死抵抗过程中身中五弹壮烈殉国。

  我看过山东商报关于抗战老兵的报道,要是编剧们都来看看老兵的讲述,抗日神剧也就不会那么雷了。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

  我觉得,青年一代,也包括我自己,应该多从书本中了解真实的抗战历史,既要看到抗战历史中体现的民族精神,也要关注到抗日战争从哪些角度推动了民族进步。

  这些抗日神剧把敌人描绘得过于弱智,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浴血捍卫家国的先烈们的不敬。

  ■高键的问与答

  1 Q(问):谈谈你对这幅图片的第一印象?

  A(答):青春不再,浩然于胸

  2 Q:说出你印象最深的一部抗战题材影视剧名字?

  A:《血战台儿庄》

  3 Q:列举两个抗日爱国将领的名字?

  A:张自忠 赵登禹

  4 Q:对中日关系的走向,你最关心什么问题?A:钓鱼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