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王东亮:“云端”上的舞者
//www.workercn.cn2015-08-19来源: 河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台主机配备4个摄像头,一个人通过触摸屏完成移动录播、编辑导播、网络直播和后期剪辑等多项工作,操作简单、快捷。8月13日,在位于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河北云端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展厅内,一台被称作“一个人的电视台”的视编导多功能一体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这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信息化教学、远程医疗、司法审判等领域,以前由摄像、导播等多个岗位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一个人即可轻松完成。”说起公司的视音频产品,总经理王东亮如数家珍。从一名下岗职工,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王东亮凭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王东亮曾是邯郸市磷肥厂的工人,1995年下岗后,他摆过地摊,开过饭店和水产门市,还在私营企业打过工。水产门市发展到七八间、年收入达10多万元后,他把门市转给了弟弟;担任一家私营化工企业厂长3年后,他选择了辞职创业。

  “更高是我一生的追求。”这是他办公室桌牌上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座右铭,“之前的生活虽然安稳,但我已感受不到拼搏的乐趣,我想应该重新出发了。”2001年,王东亮开始寻找创业项目。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当时一个影视灯能卖一两万元,他便去了河南郑州的生产基地学习。

  从郑州买回一堆原材料,自己在家组装成功后,王东亮骑着自行车四处推销。然而,几个月下来,他四处碰壁,一台灯也没卖出去。一次,听说邯郸热电厂准备组建电视台,他一趟趟往电厂跑,终于人家答应去他公司看一眼。当时王东亮在一个城中村租了两间房,人家一看他的“公司”扭头就走。

  “他们不是要求3个月建好演播室吗?我保证一个月完成。”王东亮说,“如果到时不满意,我自己拆掉,不要一分钱。”此后一个月,王东亮吃住在施工现场,最终高质量建起演播室,完成了第一单生意。

  “演播室使用冷光源,安装弧型电动升降幕布,在当时还是邯郸第一家。”说起创业的艰辛,王东亮十分感慨,遇到技术难题,他四处查资料、找老师,硬是把自己从门外汉逼成了半个“专家”。凭着过硬的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王东亮的影视灯渐渐打开销路。

  但王东亮并没有满足。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了产品单一的弊端,决定把产品拓展到演播室里所用的其他设备和器材上。“这些设备大多数是日本、美国等生产的,虽然卖设备也能挣些钱,但很多设备功能复杂、不实用,就想着自己生产设备。”

  2003年,王东亮带领几个研究人员踏上了研发之路。“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他废寝忘食地研究专业资料,还十几次跑到北京向专家求教。如今,他的研发团队达30多人,与西安交大视音频技术实验室等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了技术合作。

  “创业永远在路上,创新永无止境,要做就做行业的引领者。”王东亮介绍,目前他们已获得全自动播出系统、视音频录播系统及方法等多项国家专利,拥有领先行业5年的技术储备。王东亮认为,摄像、导播等这些在很多人看来门槛很高的工种,随着高端和专业技术的民用化、简单化,将变得不再神秘。正是依托这一理念,“一个人的电视台”视编导多功能一体机等产品应运而生,获得市场青睐。

  “今年底,视音频产业园区将启动建设,届时我们将打造一条以河北云端电子为龙头,包括2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和研发培训机构的产业链,做大做强视音频产业。”已到“知天命之年”的王东亮,又有了新目标。(本报记者 刘剑英)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