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海归当公务员:不了解国情成短板
//www.workercn.cn2015-08-05来源: 中工网——《吉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你花了那么大成本在国外镀金,回国后却选择当公务员,收入并不高,会不会有点不划算?”在上海某区税务局工作的王健,在英国留学5年,回国后报考了公务员,却遭遇周围人一连串的不解。然而,王健有自己的考虑:“我个人的性格比较求稳,家庭的经济条件不错,不想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工作。我做公务员3年多,从来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

  《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年)显示,薪酬、职业发展和福利是影响高端人才流动的三大因素。超过四分之一的海归会选择进入外企就业,其他就业单位依次为本土创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海归创业民营企业。政府部门是最末选项。

  对于进入“体制内”的海归来说,他们的出发点何在?当了公务员之后,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求稳是最大理由

  在澳大利亚读会计专业的小刘打算毕业后回国工作,将就业目标放在了考公务员上:“如果在相似情况和相似职位的前提下,我会选择在政府部门工作。”

  从新加坡留学回国,已参加工作的王涛也认为:“近年来,留学生就业其实比较困难,尤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家更想求稳。”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报考公务员成为海归择业的优选。

  总体来说,中国国家公务员的招考,对海归没有明显限制,但也没有格外照顾。王涛举例说,“比如卫生计生委国际合作司欧美处要招一个公务员,不会写留学经历优先,只会要求英语专业毕业。”而大多数公务员岗位还要求报名者必须是中共党员,并要通过包括申论在内的一系列笔试,这也让大多数海归望而却步。

  心态摆正是关键

  王健认为,海归当公务员,关键是心态要摆正。“首先不要觉得自己的海归身份有啥高人一等,其次是想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然后就是在工作中多观察多研究。过不了几年,就会比较适应。发展好的话,还可以将自己中西文化的双重了解,作为特有的优势。”

  李达就属于“想得很清楚”的人。他2006年从日本回国后,先选择了创业。却因为对国情、规则的不了解,惨遭滑铁卢。创业失败后,他成功报考了公务员,加盟了一家刚成立不久的金融监管机构。“既然以前不了解体制导致失败,那现在就近距离了解一下。等了解得足够多,机会合适时,说不定可以再次创业。”

  李达坦言,这份体制内的工作还给了他不少意外之喜。他由此熟识了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金融界大咖和外国公司高管。“不仅大大拓宽了人脉,还在这些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相比较在外资银行工作时的稳定,李达觉得在中国最直接的感受是—变化。回国进入金融监管部门,他的一个很大的考量因素是,“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市场,你做的很多事情确实能推动市场的变化。这是在任何国家没有办法体验和学习的。”

  一位长期关注海归问题的专家则提出,海归从政在国外可能是趋势,但对于中国来说,还有待观察。目前除了直接进入政府,建议可以放宽海归进入其他类机构,“比如进入人大、政协,可以给政府提建议,发挥智力优势。” (周楠)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