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最美工人李开友
//www.workercn.cn2015-07-07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瘦瘦的身子,黝黑的脸膛,略显佝偻的腰背,每天背着一个工具包,长年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工作服,在三十多公里长的给水现场来回奔忙着。这就是李开友,中铁十一局集团三公司原兰新铁路施工现场的管水工。虽然其貌不扬,但却被中铁十一局集团评为“最美工人”,还被三公司兰新项目部人称“兰新一宝”。

  李开友今年57岁,长年的工地生涯,使他养成了一个早起的习惯。每天早晨还不到五点,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他就早早地开启了他一天的工作。检查水管是否渗漏,检查水池是否灌满,检查食堂做饭的水是否有保证,检查大伙起床后的洗漱用水是否充足......。对后勤生活用水他是如此上心,生怕有半点疏忽影响了职工们的生活;而对施工用水他更是呕心沥血,“如果因为水的问题影响了施工,那我就是兰新的罪人”。他常常这样告诫自己。

  兰新铁路是我国在西北地区修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三公司承担着20多公里线下施工任务。线路地处西北荒凉的沙漠地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气候特点使得这里常年干旱缺水。路基填料要含水,桥涵、无碴轨道等混凝土施工更是离不开水。水,成了兰新铁路施工面临的首要难题。作为管水工,李开友深感压力和责任巨大。

  通过多方考察,李开友排除了打深井的方案,他自己绘图,设计了一个从疏勒河取水的计划。虽然叫河,但水量非常小,水质非常混沌,从水源地至工地最远送水距离达到了32公里,为此,他设计3个水源中转站,在弥勒河边上建总泵站,然后第十公里建一个泵站,采取自吸泵、增压泵、净水器、蓄水池等装置,解决用水的困难。

  为了降低取水成本,解决远距离送水容易造成浪费的难题,老李采取缩短水源和自吸泵距离的办法,提高供水量,使原本每小时180立方米的吸水量,提升到了240立方米,每小时在用电等同的情况下,多抽了60立方米的水。有人给老李算了一笔帐:按当地现价一吨水2元计算,他一年就为项目部节约用水成本一百万余元,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他在获得“给水专家”美誉的同时,又被大伙称为项目的“创效英雄”。

  一次,工地上在进行混凝土连续灌注时,弥勒河边上的蓄水池取水口的吸阀因吸进了杂物而堵塞,此时混凝土用水一克也耽误不得,尽管想了一些办法,仍然无法解决,初秋的西北,乍暖还寒,情急之下,他一个猛子扎到六米多深的蓄水池中,硬是用手慢慢的清除了水底堵塞级阀的淤泥和杂物,确保了混凝土的正常施工。

  生活中的老李一脸憨厚,不善言辞,一笑起来,布满皱纹的脸就像盛开的菊花一样生动。但谁能想到,这笑容背后也隐藏着辛酸与苦楚。

  1998年初,年仅10岁的儿子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长期以来,孩子的身体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老李那颗漂泊的心,他每月拿到工资的第一时间就寄回家里给孩子治病。但他从来没向单位提过半点条件,没向领导讲过一句家里困难的话语。他说:“日子虽然苦点,工作虽然累点,但看着自己施工过的武广高铁、沪宁高铁和现在兰新高铁上那一列列飞驰的高速列车,我的自豪就油然而生了”。(王际文)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