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张太国:“钟情”技改的老铁兵
//www.workercn.cn2015-04-08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人物检索:张太国,53岁,中铁十一局桥梁公司制品分公司维修工 。1980年参加铁道兵,1984年被分配到鹰潭战备材料总厂维修班。工作三十年来,他累计进行了十多项技术改造,每年为企业节约10余万元。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这是原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元帅给铁道兵部队题词时,对铁道兵精神的赞誉。虽然只当过4年铁道兵战士,张太国却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扬和践行着铁兵精神。

  张太国常说:“我就是一名普通工人,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做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张师傅,龙门吊又坏了,快来修吧,好几车材料等着调运呢”。接到设备员的电话,张太国立刻跑到配电室将主电源切断,然后爬到龙门吊上维修,再到配电室接通电源。“这样下去不行”,张太国对分管设备的副经理说:“维修一次最快也得半小时,今天已经修了八次,太耽误事了。”副经理说:“你想想法子,争取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说干就干,从接到任务的那刻起,张太国脑子里就只有那台龙门吊了。他一直翻看着组装图和电路图,晚饭没好好吃,觉也睡不着,最后索性一个人去了车间。那天晚上,他围着龙门吊转悠了大半夜。第二天一大早,他手里拿着两份图纸又爬上了龙门吊。等他从爬梯上下来时手里多了一个灰色的小方块,这个小方块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张太国拿下来的小方块叫碳刷,又名电刷,是传导电流的滑动接触体,现有的碳刷长100毫米,宽20毫米,工作时,三块碳刷并排在三根电线的下方滑动,导入和导出电流。每到刮风下雨天,碳刷块受风力影响容易与滑线断开,导致操作室断电。经过上百次的反复试验,张太国将传导电流的碳刷的体积增大到了长158毫米、宽58毫米、厚68毫米,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减少了故障。

  “管它行不行,试了再说”,这是张太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08年夏天,车间里唯一一台龙门吊的电机传动轴老坏,换新轴费时又费钱。他一边换轴一边琢磨:“龙门吊大车行车靠齿轮传动,缓冲性能差,传动轴容易断;如果把传动工具换成皮带,缓冲性能有了保障,轴就不会断了”。一些老门吊司机说,设计的就是齿轮传动,从来没见过用皮带传动的,简直是异想天开。张太国不服气:“管它行不行,试了再说”。他找来废旧的皮带,替换掉齿轮,机车可以行走,但容易掉皮带。后来,他用三角皮带完全代替齿轮,又将电机和减速机的距离缩短,彻底解决了传动轴易断的问题。

  “我搞技改一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因为爱好” 张太国说。 “维修班最怕的就是张拉横移的钢丝绳断裂”张太国回忆。钢丝绳离地面30厘米,而且靠近底板,换的时候要跪在地上,凭手感更换,长短不好控制,换完后还得拧螺丝调距离。五六个人轮班干一小时才能换好一根钢丝绳。维修工们跪在满是油污的地面上,边换边埋怨操作工,次数多了两班人就经常吵架。后来,他每天晚半小时下班,回家吃完饭又往车间赶,一到车间就钻到张拉横移底部。没多久,他就把张拉横移的钢丝绳移到了前面,把调距的螺丝换成了两侧的滑轮。现在,一个人十分钟就能换好一根钢丝绳。“工作轻松了,大家的怨气也消了,关系自然融洽了”。

  工作三十年,张太国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维修设备又脏又累,他从来没怨言。他利用休息时间对龙门吊大车行走、张拉横移、液压油泵、灌注车、码垛机等十几种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闲时还利用废旧材料自己做小零件,每年能为公司节约近10万元生产成本。集团公司授予他“技术岗位能手”、“最美工人”荣誉称号。  

  “车间里的设备基本上都被我改过了,现在没东西可改,手痒的时候就帮邻居们改些家用的小工具”,张太国笑着说:“退休后就摆个小摊,帮人修修小工具,赚点零花钱。”(夏琴 罗海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