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瘟疫克星”罗凤基:面对重大疫情总冲在第一线(图)
//www.workercn.cn2015-03-17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成功预防肝炎

  朝阳区儿童零感染

  在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近一亿,近三年每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达130多万人,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每年均列甲类传染病首位,患者人数居世界首位。

  为了摘掉这顶帽子,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工作人员作出了颇多努力。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朝阳区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52%,远远低于北京市的2.81%,并且朝阳区15岁以下儿童感染率为零,15岁以下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也为零。

  罗凤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朝阳区2006年至2014年新生儿出生总数为32.8万,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9%计算,朝阳区人群2006年乙肝阳性率5.4%计算。相当于2006年至2014年之间,减少乙肝类疾病负担19万余元。

  数字背后是朝阳疾控人的默默付出。医学上有一句人尽皆知的话叫: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发,下医治膏肓。罗凤基堪称是上医的大脑。在他的领导和指挥下,朝阳区实施有效防控手段,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自2008年起,朝阳区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水平已连续6年低于全市当年的平均水平,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从2008年起逐年下降,发病数下降了47%,发病率下降了61%。

  打造合作平台

  培育防疫技术骨干

  “小张,再有三四年你要变成朝阳区结核病的专家,还要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力。”面对刚刚从胸科医院进修归来的职工张爱洁,罗凤基语重心长的说。这样与一线职工面对面的交流,罗凤基经常做。“我就是用最朴实的方式培育人才,要求他们学技术、学本事,即使日后不在这里工作了,也是要靠本领吃饭。”

  对于要求上进的职工,罗凤基还拍板拿出经费给予支持,并且为他们提供发展路径。除了培养自身队伍,罗凤基还打开思路,引进外部人才。“我能够进入朝阳疾控并取得了现在的成绩,要感谢罗主任,他是我的伯乐,也引领着我在事业上一步步取得成就。”如今,已经是国家食药局药物临床现场研究监督员、朝阳疾病控制应急办和生物制品科科长时念民对记者说。

  面对500万需要保护的朝阳民众,罗凤基深知自己一人是无法做到的,因此,他创造合作、交流的平台,打造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中心现有硕士生导师3名,兼职教授、副教授20名;累计向外选送专业人员36人……

  他善于抓住机遇,不断加强疾控中心自身建设,拓展对外交流,至2014年底,朝阳疾控中心建立了包括美国韦恩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国内外15所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实习基地,共接收80批541名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的实习。(记者 刘欣欣)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