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路桥人:昆仑山巅开天路
//www.workercn.cn2015-01-06来源: 新疆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荒无人烟、冰峰林立的昆仑山中,一条新的道路在山体间蜿蜒攀升,这是中国建筑集团公司新疆建工路桥公司承建的天岔口——天文点边防公路(以下简称天天项目)。这条公路长76.78公里,计划工期5个月,施工地在平均海拔超过5200米的昆仑山中。在高原修路,对中建集团新疆建工路桥人来说已不是第一次。从2009年以来,他们发扬“缺氧不缺精神”的铁军精神,连续在昆仑山上施工,修建了哈巴克—神仙湾边防公路、国道219线新藏公路。2014年开始施工的天天项目,是路桥公司承建的海拔最高、施工条件最艰苦的项目,铁军再次经受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天天项目部有48人,平均年龄34岁,是一支年轻的队伍。

  昆仑山上全年有9个月日均气温在0℃以下,6月大雪纷飞,白天得穿棉衣,晚上还得生炉火。暴风雪、雪崩、泥石流、塌方、缺氧和高原病是他们生产、生活的六大难题。

  项目经理胡凯是2009年第一批上高原的人员之一,从哈—神边防公路项目、国道219项目再到天天项目,他带领团队在这个生命禁区一待就是6年。

  在昆仑山上,最让人痛苦的是缺氧。在海拔5200米的高山,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47%,被生物学家列为“生命禁区”。在这里,做出的米饭夹生,蒸出的馒头不熟,下面条成了糊糊,烧开水80℃就开锅。在这里,汽车因为“吃”不饱氧气而发动不起来;人患感冒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前不久,员工冯海军、奚文存患严重的高原脑水肿,心肌缺血,眼压大、视力模糊,山上的救援车连夜送下山医治。像这样的情况每个月都有几次。

  天天项目的最高点在天文点,海拔5390米,比神仙湾还要高10米。在这里睡觉,床头都放着氧气瓶,夜里有人轮流值班,每隔两小时就要把睡着的人叫醒一次,防止在沉睡中因缺氧出现意外。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邓敖回忆,他到山上20多天的一个晚上,半夜觉得头晕耳鸣,鼻孔发热,脑袋一圈一圈地往外涨,心跳加快,呼吸紧促,和他同室的一名同事也出现严重的高山反应。

  呻吟声惊醒了隔壁的同事,在迷迷糊糊中他听到大家在叫医生、抬氧气瓶。从夜里4时多一直忙活到早上8时,他们才慢慢缓过来。这次险情,让他感受到在生命边缘“跳舞”是什么滋味。

  然而,路桥人不仅要在这里生存,还要在这里完成修路任务。5月初钻孔桩施工,地表还有近30厘米的冻土层,机械用不上,全队人员就用大锤和钢钎一点一点敲。八磅大锤轮上几下就憋得脸色发紫,他们就轮流使锤。

  昆仑山气候恶劣,春夏时节早晚气温都在-10℃,中午大风不停,飞雪冰雹不断,夜晚还有野狼围着板房嗥叫。劳累一天的筑路人睡到下半夜又被冻醒,天亮时提前放在床下的洗脸水已成了冰疙瘩。

  项目部有7名女员工,其中5人在一线施工工地,被称为绽放在海拔5200米的“雪莲花”。她们是质检科负责人张艳,合同、计划负责人翟英,试验员徐春燕,质检员牛雪梅,还有负责工会、女工工作的李新秀。她们中年龄最大的是29岁的牛雪梅,她的丈夫黄宝山也在项目部,小两口常年在外,只好把6岁的儿子交给老家公婆照顾。每次提起儿子,牛雪梅的泪珠儿就在眼眶里打转,总觉得欠着孩子一份情。

  张艳和路文明因为都在高原施工,工作中互相帮助,生活中相互体贴,日久生情而结成一对。

  在生命禁区,路桥人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艰险和困难。天天项目2014年春开始施工,10月底公路主体工程通过验收。公司副总经理、项目总指挥长陈军感慨万千:“通向昆仑之巅的边防公路,是建工路桥人用生命拼搏出来的!”员工在一首小诗里写道:“筑天路,昆仑巅,人在风雪间;路桥人,不畏艰,谈笑凯歌还。”(通讯员/祁峰程兴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