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赵亚夫:一辈子心头装着“农”字(图)
//www.workercn.cn2014-11-10来源: 人民法院报
分享到:更多

镇江中院民三庭副庭长王成瑶与赵亚夫交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情况。 孙彩萍 摄

  “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现年72岁的全国人大代表赵亚夫是江苏省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镇江农科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他53年如一日,惠农兴农,从不索取任何回报,一辈子把“农”字装在心头,用全部精力发展高效农业,带领农民致富,被誉为“大地活雷锋”。

  金秋时节,笔者随同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句容市人民法院的法官们,专程走访了赵亚夫,零距离感受他的爱农情结与法治信念。

  对农业技术的专注与热爱

  走进镇江市老区开发促进会,身着橙色T恤的赵亚夫迎了上来,精神矍铄、活力洋溢,一点不像72岁的老人。走进办公室,他的书柜、书桌上都是关于农业科技的书籍,茶几上还有刚拆封的邮包,里面是日本友人专门从东京寄来的最新《现代农业》期刊。

  我们交流的话题便从这些杂志开始。

  赵亚夫介绍说,1982年,40岁出头的他担任镇江农科所所长,到日本考察水稻技术。在日本爱知县的渥美半岛,他的心灵受到了震撼,那里到处林木茂盛,鲜花盛开,水果满坡。同纬度的镇江农村,特别是茅山老区,丘陵地貌,气候相当,如果能发展先进农业技术,老区的农民也能过上日本农民那样舒适、富裕的生活。

  经过思考,他发奋从语言开始学习,“中学学英语,大学学俄语,40岁后学日语,就想着一定要学好日本的现代农业理念和技术,带回去教给农民,尽快赶上他们!”赵亚夫有的是一股子拼劲。

  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草莓种植技术,每天工作16个小时,勤奋敬业的精神让日本农民佩服不已。1983年,他学成归国,没有像别人一样带回国内稀缺的家电,带回来的却是20棵草莓苗和13箱农业技术资料。也就是这些,开启了赵亚夫农业科技项目推广之路,点燃了茅山老区人民富裕的希望。

  回国以后,他带着农技人员走村串户,在句容推广种植草莓、葡萄等引进品种,打响“白兔草莓”、“春城葡萄”、“大卓水蜜桃”等一个个品牌,帮助茅山老区数十万农民脱贫致富。

  2002年,从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退休的赵亚夫,选了当地最穷的戴庄村,完成自己“没有做完的事”——让一个最穷的村实现真正的小康。“不打农药和化肥,让农民尝到发展有机农业的甜头”。他亲手制作PPT,用生动的形式给农民们以技术指导,开阔他们的视野。

  他与农民同吃同住,从栽培、施肥、灌溉,到防病、管理,每个环节都严格按标准操作。2013年,全村农民纯收入达到16600万元,是10年前的5倍多,而农药化肥用量减少了80%。这一综合型农村社区合作社的模式,得到国家农业部及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镇江及其他地区逐步推广。

  “日本在草莓种植上有新技术,这种技术更有利于妇女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操作。”赵亚夫翻开一本日本农业杂志给我们介绍,看得出,在发展高效农业上,他的追求永无止境。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