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苍生大医于维汉:一生为穷人看病的院士(图)
//www.workercn.cn2014-07-25来源: 中工网——《黑龙江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1935年,黑龙江省克山县一些农村发现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这种病骤然发作,患者多在数小时或一两日内死亡,且发病人数多,死亡率高。大流行时,一个冬天一个屯就有三五十人死亡。因当时在克山县突发,这种病被称为克山病。

   事实上,这种病不独在克山,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南等16个省300多个县的部分农村都有发生,涉及病区人口1.24亿。

   1953年冬,已是哈医大副教授的于维汉被派往克山县抢救病人、调查研究,从此踏上了攻克克山病的人生旅途。

   刚到病区,于维汉不认识克山病,也找不到可供参考的资料。有一天,黑龙江省北安县城郊一个14岁男孩患了克山病,他的父母、姐姐也全因克山病而死。乡下风大,于维汉脱下自己的黑大衣,包着男孩驱车几十里到北安县一家医院救治。

   于维汉和医院医务人员抢救了十几个小时。夜里10时多,孩子睁开眼对他说:“我死了,把我埋在妈妈的脚下吧!”看着慢慢离开人世的孩子,于维汉心如刀割。

   从此,于维汉在病区不分昼夜地诊断、治疗、抢救,和治疗小组同志讨论,不断总结经验。为了抢救患者,他经常半夜爬起来,冒着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走几十里地出诊。

   在克山病区防治一线,哪里有克山病患者需要急救,哪里就有他;只要有克山病人死了,送葬队伍里就有他的身影;其间,爱人两次分娩,于维汉都没在跟前。病区的村民深情地称他“百姓的教授,百姓的好医生”。

   1964年,围绕克山病地区缺硒、高锰、蛋白质和维生素E等,于维汉在黑龙江省富裕县建起了克山病防治观测站,对1.6万人做了22年的综合性研究。同年,中央决定在哈医大创建克山病研究室。此后,于维汉系统诊治了6000多名各型克山病患者,主持了500多例死亡患者解剖,做了5000多次动物实验,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为了尽快找到治疗克山病的办法,于维汉的很多实验都是在偏僻的农村病区进行的。他因陋就简,利用旧仓库做实验室,用面板做试验台,用冬天自然低气温做冰霜,用蜡烛来照明。

   他采用樟脑注射疗法抢救急性克山病,但疗效甚微;用升压药物治疗患者,效果也不理想;用注射冬眠药物治疗患者,也只能解决恶心呕吐问题,死亡率仍然很高。

   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于维汉始终不言放弃。有一次,他试用葡萄糖、亚冬眠和适当补液的办法,抢救危重病人,收到意外效果。从此,于维汉的亚冬眠和适当补液疗法成为抢救治疗急性克山病人的通用疗法,急性克山病的治愈率由30%提高到95%,成为克山病防治史上的一大突破。

   经过多年研究,于维汉发现,克山病是贫困条件下长期单一饮食对人的“报复”。于维汉开始关注病区的饮食结构。他倡导村民食用大豆及其制品,改善病区居民膳食。有一段时间,在富裕县繁荣乡和德都县星火乡,于维汉挨家挨户送豆腐、豆浆,村民送给他一个雅号——“豆腐教授”。

   随着研究的深入,于维汉提出了“营养”学说,即克山病病根是营养性生物地球化学性病因,随后在全国推广指导预防诊治。

   半个世纪干好一件事。作为中国地方病的首席专家,于维汉毕生致力于克山病研究,走遍黑龙江省每个重病村屯,辗转于辽宁、吉林等16个省份调查研究、办班讲学。原来每年有千百人发病死亡的黑龙江省,自1991年以来已经20年没有急性克山病发生,昔日肆虐猖獗的克山病魔终于被降服了。

   2010年11月17日凌晨,一代苍生大医于维汉永远停止了关于克山病的思索。严寒中,吊唁的人群排起长长的队伍,默默地向于老作最后的悼别。他静静安卧于鲜花之中,身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党旗。大厅里回荡着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音乐。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