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村医张立柱生前身后事
//www.workercn.cn2014-07-03来源: 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原平市西镇乡文殊庄村村医张立柱6月2日去世。村民自发为他开了追悼会,以寄哀思。这是文殊庄村享此哀荣第一人

  生前,他是一名普通的村医;病中,他是全村人的牵挂;去世,数百村人纷纷前往吊唁。一个人的生死牵动着一个村的人心。6月9日,记者来到原平市西镇乡文殊庄村,听村里人讲述一个村医生前身后的故事。

  一条奔波了43年的村医路

  1955年出生的张立柱,从1971年初中毕业后,就担任村医直至去世。他自幼聪明好学,但是,因为双眼视力差,没能继续学业,而成为了一名村医。为了提高医术,他多次参加乡里和市里医院的培训,加之为人热心肠,24小时随叫随到,没多久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好医生。

  尽管他左眼视力不足0.2,右眼不足0.5,但是,他打针输液,却一扎一个准。村民很是惊奇。他擅长治疗感冒、痢疾、肠胃炎等常见病,多年来,除了本村、邻村,还有原平市里很多人慕名找他,他的服务对象约在3000人,总是满负荷运转。

  他待人极好,村里有一对老夫妇,丈夫因脑出血卧床十几年,大小便失禁;妻子因脑梗发生偏瘫。张立柱每次上门看病时,总是先为老人换尿布、换褥子、翻身、拍背等等,有时还顺手帮忙做做家务。2011年,他的大儿子开起出租车,本是为赚钱,可一年下来,却一分钱没挣。原来,自从儿子跑起了出租车,张立柱就时不时地叫儿子回来接需要转院的急诊病人去市里医院。“这种事太多了,数也数不清。”村支书张登科说。

  邻居张国清告诉记者,这么多年,立柱心心念念的就是村里的父老乡亲。2009年,原平市里有个门诊让他去坐诊,许诺每个月给他2000块钱,可他毫不犹豫拒绝了。“我走了,村里的人找谁看病啊?”事实上,张立柱并非不需要钱,他当村医收入不高,连家里10亩地的收入算上,一年也就2万元。可是,张立柱定下规矩:出诊费不收,针灸不收费。只收药费,而对待生活困难的乡亲,连药费都自己垫付。“很多人来看病,没钱就先欠着,记在本上。”他的妻子刘拉芳告诉记者,几十年下来,本子上记录的药费已高达数万元,但张立柱从来没有主动去要过。就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张立柱还一再叮嘱妻子:“不来还的,肯定是家里有难处,千万不要去和人家要了。”

  一次400户人家参与的救助行动

  结婚30年,妻子刘拉芳只因一件事和丈夫红过脸。“就是因为他不按时吃饭的问题。”刘拉芳说,经常一大早就有人来把他喊走了,回来就忙卫生室的事儿,吃上饭就到了两点钟。下午病人多,忙完常到八九点钟了。“我说你吃上两口再走,也不耽误这几分钟的时间,可他却说,自己饿一半个小时也不会有啥问题,可病人一分钟都耽误不得。”刘拉芳说。

  常年不规律的生活习惯,给张立柱带来了肚疼的毛病。起初,他一直以为是胃炎,直到今年1月23日,一直感觉身体不适的张立柱被诊断为胰腺癌晚期。就在听到确诊结果的那一刻,张立柱平静地对妻子说:“回家吧。”那一天,他又一口气看了十几个病人。直到半个月后,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承受疼痛,才外出治病。

  “立柱得了癌症,这可是个花钱的病,咱不能不帮!”听闻消息后,全村人很着急,纷纷解囊相助。无儿无女靠救助金生活的张培成,把从牙缝里省出的500元硬塞给了张立柱。“就是自己不买菜、不买肉,我也要把这个钱省出来给立柱看病。”村民张宪文直接从家拿来两万元,放在张立柱的床头,对他说:“不要放弃,好好看病。”村民张建民捐了1000元后,又专门买了最好的小米为他熬粥;邻居张国清的媳妇默默做好饭,顿顿送上门;听说他想喝油茶又买不到,有村民专门网购了一大箱送来。

  直到张立柱去世前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家里每天都要接待十几拨前来看望和捐款的乡里乡亲。村民杨果斌帮着整理了一份捐款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捐款人和金额。50元、100元、300元、500元,一笔笔捐款凝结着全村人的情谊。统计下来,有400多户村民去看望他,捐款总数达到5.6万元。“这样大规模的自发捐款,在我们村里还是头一次。”杨果斌说。

  一场全村哀恸的离别

  张立柱在太原治病期间,还在不停地和西镇乡卫生院院长蔡果园发短信,表示回去后要补上落下的公共卫生工作,并请求给村里派一名医生。而此时的他,已经无法进食,疼得满床打滚。回到村里后,他感念乡亲的心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忍着剧痛,写下了一份遗言和一封感谢信。遗言里面没有给妻子和儿子交代半句,全是对父老乡亲的话:“在恶魔严重威胁我生命的时候,我没有什么丢不下的东西,只有撂不下的营生。我真舍不得离开你们,放心不下你们以后到哪儿看病呀……”他让儿子把感谢信贴在村子里的主干道的墙上,上面写道:“请大家不要再为我捐款了,治疗太费钱……大家给我的钱,200元以下的就当朋友们帮忙了,300元以上(包括300元)的,我的爱人和儿子郑重承诺:5年左右一定还清。”许多村人看到后激动地对他说:“立柱,你这是做啥呢?!这是我们的心意,咋还不让人尽心尽力呢?!”

  6月2日凌晨,张立柱去世。按照当地习俗,去世前三天都是自家亲属前来吊唁,然而,就在张立柱去世的第一天,村里来了几百人,上到90多岁的老者,下到几岁的小孩,人群挤满了屋里院外,哭声久久回荡。村民们自拟挽联一副缅怀逝者,上联是“村医40载救死扶伤功德无量”,下联是“数年如一日医风高尚芳名永传”。

  6月9日,10余个媒体记者前去村里采访。被采访的所有村民忆起立柱,无不落泪,记者也抽泣不止,采访数度暂停。逝者尚未入土,让总管发愁的事情竟然是前来帮忙的村民太多了,不让谁尽个心都不合适。村民自发决定,要为立柱开个追悼会,以寄哀思。这也是文殊庄村享此哀荣的第一人。做人如此,可敬可佩!(记者 秦 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