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冯骥才:家乡人眼里的“大冯”
//www.workercn.cn2016-04-20来源: 江北新闻网
分享到:更多

  他曾为了解惑家族“谜团”彻夜与乡人长谈,他曾为了修缮古建筑而卖掉书画筹措资金,他曾为了抢救传统文化主动舍弃个人创作……听众多家乡人讲述他们眼里的冯骥才,才懂得“大冯”对故乡有着这么深的眷恋,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有着这么多的担当。

  《古镇慈城》主编钱文华:

  他关心家乡的一砖一瓦

  钱文华第一次和冯骥才接触是在1987年,那时候,冯骥才虽然已是一名著名作家,但知道他和慈城有关联的人尚不为多,钱文华可以说是第一个和冯骥才建立老乡关系的宁波人。

  上世纪80年代,钱文华是宁波市作家协会的一名成员,在1985年的一次笔会上,几位作家向同为慈城人的钱文华说起了冯骥才。“关于冯先生是慈城人这件事,我先前只知道个大概,那次笔会上的讨论让我更加确信了冯先生与我们慈城的关系。”1986年,钱文华专程寻访了冯骥才在慈城的祖居,并于1987年4月,给居住在天津的著名作家冯骥才写了一封信,令他大感惊喜的是,不到一个月,就收到了冯骥才的回信。激动、开心之情也洋溢在冯骥才身上,回信中,他用“热血沸腾”形容了自己初次收到故乡来信的心情。之后,钱文华和冯骥才一直保持着书信来往。

  1992年春天,时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的冯骥才正值50岁,受宁波市政府特别邀请,他携着母亲、妻儿、兄弟姐妹首次来宁波举办了“敬乡画展”。“十天的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只有晚上稍微空一点,所以他经常会在晚上把我叫到房间里,请我讲讲慈城冯氏家族的故事,关于家乡的一切他都很想了解。”钱文华说。

  在钱文华的印象中,“大冯”对慈城的关心并不止于言语上的“寒暄”,而是细节上的求索。“有一天晚上他跟我提起一件困扰他很久的事情。‘我父亲说我们冯家以前是慈城最大的家族,曾经多次收到过清朝皇帝赐的匾,其中有一块匾写了‘华东雕樑’四个字,我百思不得其解,皇帝为什么会把这四个字赐给我们。’后来,我告诉冯先生匾上的四个字不是‘华东雕樑’,而是‘冯氏诰命’,冯先生听了恍然大悟。”在连续4个晚上的聊天中,钱文华得知,冯骥才的父亲冯吉甫在4、5岁时就离开了慈城,但他一直心系故乡,曾多次回乡探望,回去后也常常给儿女们讲述慈城老家的故事,“大冯”对故乡的眷恋正是受到了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十年来,钱文华和冯骥才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而冯骥才也把钱文华当成了自己故乡的老朋友。“冯先生非常重视来自家乡的朋友,同时他也一直关心着慈城。只要在网上、媒体上看到与家乡有关的事,不管工作多忙,冯先生都会立即联系我,请我帮他了解相关情况,可以说,他虽然远隔千里,却关心着家乡的一砖一瓦。”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