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王金璐:话到氍毹兴味浓(组图)
//www.workercn.cn2015-12-15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谈戏说心

  胡鹏飞是一位陕西凤翔来京发展的年轻泥塑艺术家,有凤翔泥塑的家传手艺,来京后对老北京的兔爷儿有了浓厚的兴趣,做出以“吉兔坊”为注册商标的兔爷儿系列,深受各界欢迎。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民俗气息浓厚的泥塑艺术品,希望我们带他去拜访王老。一进门,小胡夫妇就给王老鞠大躬,还奉上自己做的北京兔爷儿和一尊一尺多高的关老爷泥塑。

  看了兔爷儿,王老很开心:“这些年很少见到这么地道的北京兔爷儿了。兔爷儿在老北京地位很特殊,既是拜月的神像,也是过去小孩儿的玩具。这兔爷儿和我们京剧武生有亲戚关系呢!你看:这袍甲盔靴,不是来自我们大武生的行头吗?还有坐姿立像,都有我们在舞台上的范儿。”再看关公的泥塑像,老人家眼睛都放光了:“这尊关老爷像做得好啊!头、手、身、脚的比例准确。”小胡说:“这尊关老爷塑像,是我家长辈亲手塑的,塑成的年月,比我岁数还大。我知道您是演老爷戏的名家,把这尊像送给您,表示我们凤翔民间艺术家对您的敬意。也请您对我今后做民间艺术给予指导。”王老把柜子上收存多年的几尊关老爷像请下来,做了番比较,说:“实事求是地说,这尊像塑得最好。我可不是当着本主说好听的,也不是喜新厌旧。” 小胡夫妇都笑了。王老接着说:“都说岁数大的人是老小孩儿,可您记着,小孩儿前边还有个老字呢!老就是经历得多,见识多。我是跟着我师父李洪春老师学的红生。李老师演关老爷可是这个。”王老伸出大拇指,“这尊像有老师教我们在台上演老爷的精气神。你看,关老爷坐着,甲外罩着袍,足蹬战靴,背后立着青龙偃月刀,眯缝着眼睛,不就跟红生戏里一样吗?当年老师和我们说:老爷为什么眯缝着眼睛?有的人误传说老爷一睁眼,就要杀人了。不对!至少不全。老爷不是为眯缝眼而眯缝,是在想兵书,想战法,分析形势。想透了,打仗去,当然就要睁眼了。所以,京剧讲固定身段,武生有武把子套路,可是只讲形式的东西不行,也要入戏,有心里活动。你家这尊像,就有心里活动,把泥人塑出活气儿来了。所以我说他好!”一席话说得小胡茅塞顿开:“我明白了,以后我创作泥塑人物,也要揣摩人物应有的内心活动。”

  画家陈世奎、美女编辑赵耕和杨思思,都和京剧有不解之缘。世奎是京剧迷,连开车时都只放京剧唱段。赵耕和思思,大学时都正式拜名师学戏。一个程派,一个梅派。念叨拜望王金璐先生已久了。见王老谈起戏来精神那么好,我们就提出申请。天香支持,还请她哥哥展云兄来协助“把场”。我们一行人按时到了王老家,进门一介绍,王老就乐了:“有懂行的聊聊戏,挺好。可我是唱武生的,岁数也大了,既来不了唱段,也舞不出身段来了,就随便聊聊吧!”说得他们三位都笑了,初次拜访武生泰斗的气氛顿时活跃了。因为有内行,王老和大家聊天的范围还挺广的。王老很集中地讲了一大段京剧的基本功“拉山膀”。别看王老就坐在沙发上边讲边比划,但动作一出来,就让人感到和名角儿在大舞台上表演一样。王老说:“这是基本功,学戏的都要反复地练,所以叫它‘耗山膀’。不同的行当有不同的特点。”王老边讲边表演,就像在学院的课堂上教授给学生讲课一样,且讲得妙趣横生。

  王老说,武生的手要“齐鼻”,这样特精神,武生的力和美都表现出来了。他一比划,赵云、黄天霸的英武之气势就出来了;小生“齐肩”,一个动作坐着比划出来,我们都仿佛看到面前站立着一位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花脸“齐眉”,张开五爪,“哇呀呀!”霸王之气概;旦角要“齐胸”,王老边说边以兰花指婀娜地做了一个动作,微笑着说:“自己打心里头就美:‘我比你们都好看!’”又补充一句,“当然了,我都老嘛咔哧眼的了,没法看了。”大家都笑了,两位青衣异口同声地说:“您表演得好美啊!”这哪里是望百的老人,分明是亭亭玉立的二八少女呢!

  王老说:“我把自己学到的和想到的总结出来了,教学时,讲给学生们听。我平时还真不敢这么放开了讲。因为你们各位都是平时提拔我的主儿,我就放开了。”我们说:“都是崇拜您的主儿。您这样讲,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们印象深刻,记得更清楚。”王老说:“我年轻的时候就老想这些事。我今年多大岁数了?”思思说:“九十六。”“不是吧?过生日才过一岁呢!你不给我减一岁,怎么又给我加一岁呢?”王老边笑边作揖,“托大家的福,我现在还挺硬朗!”

  告别王老时,大家都祝愿老人家硬朗健康长寿。到了一百岁时,我们做策划组织,给老人家祝寿。我问两位编辑为什么不唱一段请王老点拨,赵耕说:“打一进门,我就想给大师下跪,落座时,我们俩都蹲着,连坐都不敢坐,哪敢张口唱啊!”

  朋友们都建议我写一篇文章,向关心王老的各界朋友们汇报。文章写出来了,还没想用什么标题好。猛然间,想到老友诗人朱小平,写过一首诗《与王金璐老谈梨园掌故》:

  相邀买醉烛摇红

  话到氍毹兴味浓

  却见席间一泰斗

  皤然犹忆少年时

  因为有人用古称氍毹的地毯来借喻戏剧舞台的台毯,我就借用一句为题吧。

  摄影 高志坚 陈援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