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苗再新:画中国钓鱼岛的人
//www.workercn.cn2015-11-12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苗再新,1953年生于山东栖霞,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代表作有《中国钓鱼岛》《雪狼突击队》《师生》《天使在人间》《民族之光》等。

《中国钓鱼岛》

《雪狼突击队》

  5年前,一幅名为《中国钓鱼岛》的美术作品,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画面中,海面碧波荡漾,空中的鸟群环绕这座美丽的岛礁展翅翱翔。

  画家苗再新透过有力的笔触表达了一颗拳拳赤子之心,深深感染着无数观者,他也渐渐被更多人熟知。

  2010年,中日两国发生撞船风波,钓鱼岛问题再次牵动国民神经。而此前,苗再新就已经创作出这幅名为《中国钓鱼岛》的国画作品。2011年1月,《中国钓鱼岛》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社会反响强烈。

  围绕这幅画作,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刘秉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陈谋和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杨立文等纷纷撰文,北师大的众多学子也发文呼吁,希望将《中国钓鱼岛》载入中小学教科书。这些文章在各大知名媒体刊出,一时间,苗再新的名字成为“网络热词”。

  《中国钓鱼岛》采用平远的构图方法,画面中的钓鱼岛主岛、北小岛和南小岛遥相呼应,并点缀海鸥翱翔于岛屿上空,千姿百态,以动衬静,给画面注入了无限生机。

  苗再新一直关注着中国钓鱼岛的动态,正是这种爱国情怀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创作中,他缜密构思,严谨布局,曾三次撕画,最后才得以完成。

  而谈到《中国钓鱼岛》的影响时,苗再新笑称:“当时快递员看到我的名字,都问我是不是画中国钓鱼岛的那个人。”

  流金岁月

  1953年,苗再新出生在山东栖霞苗家沟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虽是军人,但对文化颇感兴趣,擅长写诗,对美术也有很高的鉴赏力,常常针对一些美术作品给儿子讲解。

  父亲的兄长是抗战烈士,入伍之前是一位画家。苗再新说,伯父在家乡很有名气,日寇打进辽东半岛时,把他的四箱作品都运回了日本。

  苗再新和比他大5岁的哥哥都很好地继承了父辈的艺术基因,哥哥能把古代的武将画得活灵活现,这令儿时的苗再新崇拜不已。

  于是,苗再新开始跟着哥哥学画,甚至“小学课本上没有干净地方”,都是画。然而,哥哥后来的兴趣转向了文学,成为一名作家,但童年就深受其影响的苗再新,却走上了一条绘画创作之路。

  苗再新回忆,大约在他小学五六年级时,父亲带回了一本《人民画报》,里面介绍了上海的一所公寓,当时许多艺术家居住于此,其中就包括我国著名版画家——沈柔坚。

  照片中,沈柔坚蹲在地上整理作品,周围全是他的版画。那一刻,苗再新的目光一下子被此情此景牢牢吸引,他开始对成为画家这件事羡慕不已,心想“什么时候我也能成为画家就好了!”

  而童年对美术的向往和热情,直到苗再新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深造之后,才得以真正实现。

  中学时期,苗再新想考美院,但由于“文革”停课,梦想无法实现。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工厂,却只上了十个月的班。

  出身军人家庭的苗再新,转而报名参军,由于有绘画特长,他被分到了电影队,画宣传画、写标语。其间,他参加了部队办的美术班,结识了当时济南军区比较有名的画家和一些画友。

  而当苗再新调回北京后,发现解放军艺术学院招生,便牢牢抓住机会,终于在1991年成为军艺美术系的一名学生。

  苗再新很珍惜在军艺的两年,除了完成正常教学指定的作业,他还创作了不少作品参加展览,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那段时间,是我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是我的‘流金岁月’。”苗再新说。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