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张书旂和他的抗战名画《百鸽图》
//www.workercn.cn2015-10-16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书画是造型艺术、视觉艺术。从书画作品本身可以看出艺术家的修养积淀、情感气质及内心世界。字如其人,画如其人。我们从《百鸽图》中可以窥见张书旂笔下每一只鸽子和花卉点染都充满浩然正气。一花一鸟,都是大气磅礴。

  1940年12月23日,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教授邀请中外各界名人和新闻媒体在陪都重庆嘉陵宾馆以茶会形式举行《百鸽图》赠送仪式。美国驻华大使詹森、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及两使馆参赞人员出席。罗家伦教授主持并讲话,孔祥熙、陈立夫、王世杰、董显光等当时的政要参加了赠画仪式。张书旂在仪式上展示了这幅画作的真容,并简要介绍了此画的意义和创作过程。詹森大使代表罗斯福总统接受赠送,并于1941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就职大典前献给了罗斯福。

  为表感谢,罗斯福总统特意嘱咐詹森大使代表其致函罗家伦。该函件刊发在1941年4月2日重庆出刊的《中央日报》上。函曰:

  罗校长阁下:

  顷奉罗斯福总统私人来函,嘱余代彼向执事致谢。中央大学张书旂教授绘赠之百鸽图,对于执事在图上所题吟之诗篇及其美意,尤为感谢。

  特此奉达,希即察照。

  詹森敬启

  此事在当时陪都各大报刊都有报道,传为佳话。

  1941年初春,张书旂应罗斯福总统邀请访美。随后又以外交使者的身份前往美国各大城市和欧洲各国巡回举办画展,后又应聘在美国高等院校讲授“中国美术史”“中国画传神论”与“中国花鸟画技法”等多门课程。

  张书旂到美后,勤奋笔耕。他不顾战争创伤给自己带来的离乱之苦,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把中国文化艺术带给美国人民;同时为苦难的祖国和人民募集资金,支持抗战。在美前3年,他先后在芝加哥研究院、旧金山美术馆、波特兰美术馆、西雅图美术馆,以及加拿大多伦多国立美术馆、渥太华美术馆等10余个地区艺术馆举办画展,义卖所得约10万美元先后数次通过中国救济总署寄回祖国。

  抗战胜利后,张书旂于1947年初由美第一次回国省亲,之后再次任教中央大学艺术系。后于1948年春再度赴美传授画艺,亦定居美国旧金山。之后在美创办书旂画室,创办画院,招生传艺,同时在美国各地讲学、写生和创作,从事中美文化交流活动。异国的奇花异草也丰富了他的视野,他由此创作了不少作品。在美国期间出版有《中国风格的绘画》《书旂画法》《书旂小品》等。1984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张书旂画集》,荣宝斋出版社推出了《张书旂花鸟画集》,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有《翎毛集》,台湾也有《张书旂花鸟画集》等画册、画集、作品集和技法丛书出版,这是书旂先生留给后学的一笔宝贵财富。他的艺德和作品影响了许多人。有道是:春风艳桃李,热血培栋梁。

  张书旂在美10多年,一直没有加入美国国籍。虽身在异乡,却无时无刻不思念着故乡。从他在美期间画作题款上可以看到,他常署“浦江张书旂”,足见他对祖国和家乡的眷念之情。他早想回国报效,遗憾的是他不幸身患胃癌,于1956年手术后,1957年再度旧病复发。1957年4月,张书旂自知病将不起,却抓紧时间,呕心沥血编成《书旂画法十章》和《画法入门》两书。又尽两个月之力,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编写完成了《翎毛集》两大册,本拟再写姊妹篇《花卉集》,但病情加重,难以执笔。1957年8月18日晨,张书旂带着对祖国深深的眷念和憧憬,病逝于美国旧金山湾东寓所,年仅57岁。画界无不为之痛惜。当年《人民日报》载文称其为爱国主义画家。他留给人们的世纪杰作《世界和平的信使》,造就了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成为中美两国和平友好的象征。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