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刘慈欣:写科幻不刻意表现东方元素 要有世界视角
//www.workercn.cn2015-09-16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昨天下午,以《三体》获得有着“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雨果奖的刘慈欣,与《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一起出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的“中国科幻文学新生力量在哪里”暨《2014中国最佳科幻作品》新书媒体见面会上,共同把脉中国科幻文学发展面临的症结。

  市场热人才少,几乎没有专业科幻作家

  姚海军在《2014中国最佳科幻作品》的序里写道:“中国科幻的现实图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意思是新生力量的成长和现在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今年刘慈欣获得雨果奖后,各方对中国科幻都高度关注和期待。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后备力量的储备仍然不是那么理想,有些青黄不接。”他说,创作队伍的规模有限,能创作长篇的更是屈指可数。

  王晋康也表示,近期虽然涌现出一些优秀的科幻作家,比如宝树、张冉、张波、陈楸杋等,但总体来说还是太少。

  刘慈欣此前去芝加哥参加星云奖的颁奖典礼,美国科幻作家的规模之大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雨果奖是大众化的粉丝大会,人肯定很多。星云奖只是美国科幻作家协会的内部会议,没想到居然有一两千人参加,相对于我们的三五十个人来说,美国的科幻作家规模很庞大。”刘慈欣说,这一两千人一大半都是专业作家,而中国现在几乎没有专业的科幻作家,“据我所知,科幻作家是学历最高的作家群体,他们的工作都很忙,抽出时间写长篇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科幻文学基础薄弱,获雨果奖推动力量有限

  虽然刘慈欣获雨果奖让读者振奋,但他表示,获一个国际大奖不会给中国科幻文学现状带来根本改变。

  “获奖最明显的效应,就是会促进中国科幻文学向英语世界输出,因为雨果奖最大的作用就是彰显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存在感。以前中国科幻文学在美国和西方的存在都成问题,现在它以强有力的方式显示自己的存在,这必然推动中国的科幻小说向英文世界输出。”在刘慈欣看来,这对国内本土科幻文学的推动力量比较有限,“中国的科幻文学长期以来基础都很薄弱,我不认为凭一部作品获得一个国际大奖就能有什么根本改变。我觉得还是要一步一步地积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姚海军则期待着能从产业升级角度看到中国科幻文学的蜕变。“美国科幻的利润中心已经从出版转移到了影视、游戏领域,是产业升级。我们现在还处在以出版为中心的阶段。也许明年《三体》电影上市以后,这个局面有可能改变,也许一部《三体》电影就超过中国科幻文学出版产值的几倍,甚至十倍。”

  不刻意表现东方元素,科幻文学需要有世界视角

  以《三体》为代表,中国科幻文学已经吹响了进军世界的号角。中国科幻文学有什么特点?东方文化元素是否能吸引西方读者?

  刘慈欣对此表示:“我在写作过程中完全没有有意地融入任何东方文化元素。美国记者采访关于《三体》的问题时,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美国读者看我的小说是因为它是科幻小说,而不是因为它是一本中国的科幻小说’,这样才是中国科幻小说真正成功的时候。”他不否认东方文化元素和各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因素在科幻小说中的重要性,“但在我的心目中,人类在科幻小说之中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所面对的危机和未来都是整体的危机、整体的未来,不是某个人、某个民族的危机和未来。作为一个中国人,即便你不刻意表现东方文化元素,肯定也会在书中表现出你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经历、思想、世界观,但这不是我刻意去表现的。民族的东西在某些作品中很重要,但整个科幻文学需要有一个世界的视角。”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