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袁熙坤:生命的纬度
//www.workercn.cn2015-07-24来源: 贵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名片

  袁熙坤,1944年生,著名雕塑家、画家,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北京金台艺术馆馆长、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收藏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俄罗斯美术研究院荣誉院士。

  如果一定要给人生画出一个个段落,节点也许不是年轮,而是特色鲜明的经历。

  对于参加201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袁熙坤而言,艺术创作、环保外交、慈善活动,这些内容似乎才是他的人生章节,它们既独立成章,又相互交织,映透出时空跌宕生发出的美妙乐音。

  “著名雕塑家”这样的称谓,无数次出现于报章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新媒,但“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袁熙坤最喜欢的还是“环保大使”这个充满绿色意蕴的称谓。在新时代的语境下,艺术与环保的联姻从古人的诗词里走向现代普罗,人间佳话不仅更加绵密不绝,而且更为意重情深。

  这,也许才是袁熙坤用艺术手段推动环保事业的原动力。

  云南故里,贵州祖地。“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太白已在千年前做出心灵回应,不用笙箫,也不用明月,一生吟唱,人间真爱缠绵挥洒。

  “女娲补天”的环保努力

  北纬27°。中国贵阳。观山湖区。

  2015年6月26日。清风扑面,凉意阵阵。201大厦前的生态广场,在一尊未揭开“红盖头”的雕像旁边,袁熙坤与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组委会秘书长章新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张世钢、联合国人居署驻华代表张振山一起,主持人宣布揭幕的话音刚落,四人轻拉红绸,一尊高大的雕像霎时出现在人们面前。国内外记者的长枪短炮,几乎在同一时间“秒杀”新闻焦点。广场一侧的贵阳国际会议中心,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正在有序推进。

  见证揭幕仪式的有许多外国朋友,包括出席论坛的阿根廷驻华大使古斯塔沃·马蒂诺,秘鲁驻华大使卡普纳伊,厄瓜多尔驻华大使何塞·博尔哈等人。人们知道,这个仪式并非一个雕塑家的走台作秀,而是袁熙坤对生态、对家乡贵州的深情寄托。

  这尊名叫《女娲补天》的雕塑,是袁熙坤捐献给老家贵州的一件珍贵礼物。多年来,袁熙坤经历过无数此类场景,但数这一次让他最为开心:贵州的生态文明理念,与他的环保理念异曲同工。是心灵的对应,还是精神的相唤?也许,两者都是。

  出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女娲,感动了一代代中国人,也感动了当今热心环保的人们。

  袁熙坤创作《女娲补天》,与联合国的一个决定有关。2012年正值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25周年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参与“补天行动”20周年,为纪念这一特殊时间节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邀请中国艺术家创作雕塑《女娲补天》,袁熙坤是惟一人选。

  《女娲补天》的故事主题鲜明,内容直接,表达人们深刻的生存环境保护意识。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作活动,得到了联合国众多关注气候变化的成员国以及环保人士的支持,2011年在巴厘岛举行的“水土交接仪式”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带来采集自各大洲的岩石和极地地区的水样,用于《女娲补天》雕塑中的“七彩巨石”创作。英国南极考察中心和挪威极地研究所分别收集了来自南北极的冰川融水,而石块则来自中国长城脚下大青山、埃及金字塔附近、印尼巴厘岛海神庙、美国加利福尼亚海滨、也门和斯里兰卡等地。

  中国的女娲,牵动了整个世界。

  女娲代表的不仅是中国形象,更是中国精神。自联合国工发组织1992年参与执行《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中国是投入项目和资金最多的国家,到2012年已在中国完成90多个项目,投入资金约占其执行《蒙特利尔议定书》项目资金总额的40%。在这一语境之下,袁熙坤创作《女娲补天》,反映出联合国肯定中国在环保方面所作出的巨大努力。某种意义上,女娲成了中国环保行动的代名词,而创作者袁熙坤,则承担着补天的深刻含义的解读和表达使命。

  袁熙坤受命创作《女娲补天》并非偶然。在世界环保界,人们都知道中国有一个艺术家叫袁熙坤,他创作的诸多环保题材的作品,一件件都极具震撼力量。他创作的雕塑作品《北极熊的眼泪》,被放置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内罗毕总部,每时每刻提醒人们关注“环境之于人类如同眼睛之于视力”这个深刻的重大命题。

  袁熙坤的雕塑作品最早走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视野,是在雕塑《极地之急:北极熊》创作的2009年。雕像表达的内容是:变暖的地球上面是倾斜融化的冰川,冰川上面是惊恐万状的小北极熊以及它们无奈的妈妈。作品反映了全球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温室效应。这一题意,切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价值研判。这一年的2月16日,《极地之急:北极熊》出现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门前广场的揭幕仪式上,“袁熙坤”这个名字,自此与世界环保行动紧密联系起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规定,每年要给上年度的环保有功人士颁发“地球卫士奖”,《极地之急:北极熊》传递的寓意,正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所期待的,于是,“北极熊”缩小尺码,成为一个个闪亮耀眼的、沉甸甸的奖杯。

  而作为作者,袁熙坤受邀前往巴黎等地,为获奖者颁出一个个“北极熊”。对于艺术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艺术家来说,这个荣誉指代的意义非同寻常。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