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陈锟:从没想过靠博物馆赚钱(图)
//www.workercn.cn2015-02-16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得失之间:“每一件都来之不易,我这儿只进不出”

    “景中有联,联中有景”。走进馆内尚未搬迁的展厅,仿佛置身于节庆叠加的民俗盛会,新婚大喜、房屋落成、恭贺寿诞等为主题的楹联比比皆是,再配上相应的实物藏品做衬,淋漓尽致地诠释着楹联文化的精髓。

    在一楼大厅,木刻对联向来客彰示着博物馆的旨趣:传承传统文化,教育普罗大众。

    正因如此,陈锟办博物馆,从不计较得失。“这件中堂,来自湖南桃源县的一个村庄,我们前后跑了六次,才收了回来。”陈锟指着一副由五块绣品组成的楹联说,这是件民国初期的作品,联为家训,“处世和而厚,成家俭且勤”。

    在陈锟的藏品中,像这样承载着传统价值观念,具有教育意义的对联还有很多。陈锟介绍,馆内共有2万多件藏品,其中楹联2000多副,不少为近代文物。文物藏品多来自中南地区各省乡镇。

    “每一件都来之不易,都是缘分,所以我这儿只进不出。”陈锟称,自己“从没有想过靠博物馆赚钱”。

    心有所愿:将博物馆办成民俗品牌

    “我希望博物馆能够办成一个民俗品牌,让楹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张闪光的名片。”谈及长远目标,陈锟如是回答。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他的博物馆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陈锟十分焦虑,他不知道自己投入全部身家和心血建成的博物馆能走多远。

    陈锟介绍,民办博物馆对专业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而资金的短缺则直接影响了博物馆的生存。目前他是从自己的企业里拿出钱来补贴博物馆。他曾多次申请贷款,“跑遍了荆州的银行”,但因为博物馆属于公益事业,终究不了了之。

    据了解,湖北省文物局从2006年开始对省内民办博物馆进行认定登记,目前获得审批并在文物局备案的民办博物馆已经有40家,且每年新增数呈递增趋势。一方面是民间办馆热情高涨,另一方面则不时传出民办博物馆因运营困难而关闭的消息。

    “我准备围绕楹联文化开发产品,用商业运作盘活博物馆事业。”陈锟说。(记者 程远州)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