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齐·宝力高:一辈子只为“马头琴”(组图)
//www.workercn.cn2015-01-06来源: 内蒙古日报
分享到:更多

齐·宝力高给乐迷签碟。

巴依斯古楞 摄

  2014年10月10日,由联合国世界马头琴协会、内蒙古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马头琴学会和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马头琴学术研讨会在锡林浩特市举行。

  本次会议的策划者、世界级马头琴大师、联合国世界马头琴协会主席齐·宝力高在会议开幕式上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这一辈子只为了三个字,那就是‘马头琴’。”

  会议期间,齐·宝力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娓娓道来自己的艺术人生以及对马头琴的见解,通过一种乐器讲述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他幽默的言辞、诙谐的比喻,又富含哲理的人生观,让记者读懂了齐·宝力高的内心世界和他一生的事业以及拥有灵魂的乐器——马头琴。

  艺术人生从“谱子是什么东西啊”开始

  1944年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通辽市科左中旗哈拉胡少村齐根德扎布家的第二个男孩儿齐·宝力高降生了。兴许,当时所有人都没有料到,这个哇哇啼哭的孩子日后会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马头琴大师。

  “我很小的时候,常常倚在电话线杆下,听着风吹动电话线发出嗡嗡作响的声音,觉得无比神秘和美妙。”正是对这种大自然演奏的美妙音律着迷,在齐·宝力高幼小的心底埋下了热爱音乐的种子。

  齐·宝力高7岁那年,父亲知道了他想学乐器的梦想,就请了一个木匠给他做了“潮尔”和四胡。那时候每逢过年,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都会请来一些民间艺人到村子里拉马头琴、四胡、吹笛子、弹三弦,整天不停地演奏。看完演出后的第二天,不识谱的齐·宝力高就能够凭着感觉和记忆模仿艺人们给母亲演奏这些乐器。8岁时,他就能够和那些民间艺人一起合奏几十首民歌了。采访中齐·宝力高拿起了手边的马头琴,拉了起来。“怎么样?这就是我当年演奏的曲目,还不错吧?”

  1958年,对于齐·宝力高的艺术人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9月底,内蒙古实验剧团(后改为歌剧团)孟和团长去科尔沁草原招收学员,科左中旗道兰陶布小学的一位老师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刚刚小学毕业的齐·宝力高,当时他的马头琴和四胡演奏已经在当地有一点儿名气了。齐·宝力高来到乡里,看见两位穿着“列宁服”的陌生人,他还没有见过西服,就觉得那种衣服是列宁穿的那种。他给他们唱了一首草原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用四胡为孟和演奏了《嘎达梅林》等一些蒙古族著名曲目。听了之后,孟和团长说:“你会谱子吗?”齐·宝力高说:“谱子是什么东西啊?”虽然那时候齐·宝力高还对乐理知识一无所知,但是孟和一眼就看中了这个极具音乐天赋的蒙古族少年:“这是一个天才,我必须带走。”从此齐·宝力高被孟和带到了呼和浩特市,走上了专业的艺术道路。那年,他14岁。送别时母亲掏出了3层布包着的15块钱给了齐·宝力高,这是母亲的全部积蓄,她在村口含泪送别的情景永远铭记在齐·宝力高的心里。母亲对他说:“人这一辈子要学会和自己过不去,千万不要和别人过不去。”这句话成了齐·宝力高60年艺术生涯中的座右铭。

  到了呼和浩特市,齐·宝力高有幸师从蒙古族马头琴演奏家桑都楞,向《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词曲作者美丽其格学习乐理和作曲。空闲时间他还学习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并且将小提琴的跳弓、快弓运用到马头琴的演奏当中,大大丰富了马头琴的艺术表现力。在专业艺术团体里,齐·宝力高不断汲取艺术养分,为他日后的词曲创作及马头琴演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艺20年后的1979年,齐·宝力高参加了国庆30周年文艺演出,他演奏的《万马奔腾》获得作曲银奖和演奏金奖。之后,他创作的《草原连着北京》《草原赞歌》《乌审召新歌》等马头琴曲目,也受到了极大的好评。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