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90后女兵宋启:中国梦强军梦的青春映象(图)
//www.workercn.cn2015-01-03来源: 中国军网
分享到:更多

  “战士作家”,虽然不是作家的主体,但出自战士之手的作品却往往更让人眼前一亮,为之振奋。由于置身火热战斗生活、文化储备比较扎实,不少业余作者对军营生活的感知十分敏锐,题材素材信手拈来且生动鲜活,思维和写作时时充满灵动和发现。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90后女兵宋启,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她入伍一年多就有2部中篇小说和系列散文在重要文学刊物发表,产生了不俗的影响。尤为可贵的是,宋启和携手同行的战友们,既是中国梦、强军梦的忠实践行者,也是于训练战斗间隙秉笔记梦的辛勤耕耘者。在双重纬度上,青春军旅展开了饱含激情的“超越攻击”。

  ——编 者

  作为一个从地方大学携笔从戎的“理工女”,一个入伍刚刚两年的上等兵,一个工作训练任务非常繁重的班长骨干,宋启的“文学感觉”是清新质朴、敏锐火热而又丰富复杂的。在这种感觉中,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于笔端,把点点滴滴的时间集腋成裘,一系列作品如清泉甘露,涓涓而来,秀逸晶莹。读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文字不仅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青年一代对强国梦强军梦的热切追求,也折射着一个禀赋优异、起步扎实的女作者不为人知的努力。

  宋启引起读者关注的时间并不长。去年5月份,她的中篇小说《十六岁的生命册》在《中国作家》(2014年第5期)发表,被《中华文学选刊》(2014年7期)转载,并荣获第四届“剑门关文学奖”时,许多人基本上忽略了作者,甚至战友们也不相信这篇行云流水的小说竟然出自身边的小女兵之手。如果说《十六岁的生命册》着重写“我”与晨曦、罗楠、张一柯、林浩等几位同学在生命的青春期、高考的冲刺期所经历的困顿与成长、奋斗与憧憬,那么《军营玫瑰静静开》则主要表现军营生活的坚持与坚守;《向你奔跑》《家乡的春光》则是对训练战斗生活的感悟,对时代英雄的咏叹。而她新近发表的中篇小说《奔跑的女兵》(载《解放军文艺》2014年第11期),不仅以亲切的故事、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女大学生士兵的艰难转型、华丽转身和“凤凰涅槃”的种种况味,而且从主题到语言,都于积极、健朗中透着青春军旅的力与美。诚如一位评论家撰文所言,“《奔跑的女兵》为我们塑造了一群具有青春朝气,积极向上,为着梦想不懈追求的”90后女兵‘形象,读来让人振奋、欣慰,从中感受到浓浓的正能量“。

  《奔跑的女兵》以主人公“我”亦即“肖格”,参军入伍和兵之初的经历为线索,把少年时对军营的懵懂向往,大学毕业面临种种抉择之际与“首长”偶遇后对军营的深刻理解,以及入伍、训练、执行重大任务等故事和细节巧妙融为一炉,在散板般的节奏中呈现出来,堪称大学生士兵的心灵史。质朴诚恳的叙事,自然开放的架构,恬静而诗性的语言,使作品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奔跑”,也称“跑步前进”,既是部队最基础、最常规的训练科目,也是一个非常具有向度、动感和力量的词汇。而在作品中,“奔跑”,在情节推进中不知不觉被赋予了象征意义,成为年轻战士一往无前的精神,成为命运遇到挫折时奋力前进的惯性,成为军旅生涯苦而无悔的坚持。就像宋启自己在一篇散文中表述的那样,“在奔跑的过程中,我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奔跑,作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经过作者巧妙设计,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贯穿全篇。从“登车的时候,我朝六号车厢的方向奔跑”,到看到征兵办排好的队伍时“我只顾向前跑,没有回头看爸爸妈妈一眼”;从思绪闪回和做梦时种种奔跑的场景,到训练时新兵连班长那句“爬着你也要把三公里爬完”;从“我”最大的愿望是想让爸爸妈妈“看到我成为一名坚强奔跑着的女兵”,再到林雨队长那句充满爱与鼓励的“嗨,小孩,快跑!”等等。跑、奔跑,类似的动词每重复一次都愈见力度、愈见深度。可以说,这个意象不仅成为作品的“关键词”,实际上也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叙事线索。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