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常宁:36位高龄老人都喊他“好儿子”(图)
//www.workercn.cn2016-01-25来源: 金陵晚报
分享到:更多

  常宁是南京供电公司苏逸公司六合分公司书记,他母亲在39岁那年因为工伤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作为长子的常宁早早扛起家庭的重担,帮助父亲来照顾母亲,一做就是34年。母亲去世之后,常宁将对母亲的思念倾注到对六合雄州敬老院老人的照顾上,在敬老院36位老人的眼中,今年57岁的常宁是他们名副其实的“好儿子”。

  长兄孝子帮助父亲扛起家庭重担

  常宁的母亲原为六合棉织厂织布车间质量检验员,39岁那年,在帮助同事代班时,不幸被织布飞梭击中头脑,造成严重脑震荡并留下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从那时起,尚未成年的常宁为了不让父亲过于劳累,早早扛起家庭重担。常宁并不高大,照顾母亲生活起居难度可想而知,给老人打理翻身,这些看似简单的活,一做就是34年。

  几年前母亲去世,作为长子贤婿,照顾父亲、岳父母起居生活和健康的重担都落在常宁的肩头上,虽然压力很大,但只要看到老人们健康的身体和脸上的微笑,再苦再累,常宁的嘴角也经常上翘,始终乐呵呵的。几十年下来,常宁的家庭在左邻右舍眼里,是一个十足的“幸福家庭”。

  98岁老人爱吃牛肉他经常送“小灶”

  常宁的父亲曾是一位抗美援朝战士,也是一名老党员,从小父亲就告诫他要以德行善,多去关心他人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母亲过世后,他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倾注到照顾敬老院老人上了。“这个儿子真好,有空就会来看望我们这些老年人,陪我们说说话。”“我腿脚不利索,想拄根拐棍,他知道了,二话不说,没两天就给敬老院每个行动不便的老人送来了。”每次看见“儿子”来,老人们就觉得特别幸福。

  98岁的陈桂兰老人是雄州敬老院年纪最大的老人,因为身体不好、性格孤僻,和常宁母亲生病时有些相似,因此常宁对她格外关心。老人爱吃牛肉,他记在心上,家里煮牛肉时,他会特意留些在锅里,再煮得酥烂些,入口即化,隔天送来敬老院给老人尝尝“小灶”,惹得一些老人还会为此“吃醋”。

  在敬老院36位老人的眼中,常宁是他们名副其实的“好儿子”。前段时间,常宁发现敬老院里老人的拐棍老旧,有些已不是很稳,回单位后他带头发起募捐,送了30根不锈钢四脚拐杖给老人,让暖流在这渐冷的季节流淌进老人的心田。

  一次供电抢修结缘百名孤儿

  “是苏逸公司吗?我这里是程桥街道福利院,刚刚闪电过后,孤儿院的灯都熄灭了,现在天黑了雨越来越大,孩子们很不安,我们不知道怎么办理恢复用电,务请帮帮忙!”自从3年前,六合区社会福利院通过爱心互助联系卡上的电话紧急联系常宁请求帮助抢修开始,常宁便与福利院的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六合区程桥街道社会福利院收养了100多位孤儿,均为智残儿童,大部分生活都不能自理,但福利院的员工只有十几个。孤儿们的生活费用全靠地方财政,生活条件普通,更缺少关爱。往常,常宁年年都会组织员工上门检修电路,并自发捐款、为孩子们添置些文具、生活用品。暴雨抢修那次,随着天越来越黑,房间的黑暗让智残儿童的情绪渐渐不安,虽然老师们围绕在孩子身边不停地安抚照顾,但还是有些孩子因为缺乏安全感哭泣不止,常宁一面争分夺秒带队抢修,一面为教室里那些可怜的孩子感到心疼。

  抢修结束后,关心这些孤儿成为了常宁生活的一部分,从偶尔看望到每周去做义工,再到与孩子们结成帮扶对子,陪他们玩游戏、给他们讲电力工人抢修的故事,福利院的孤儿成为常宁割舍不下的牵挂。(金陵晚报记者 黄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