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张广义:修笔老人的“集结号”(图)
//www.workercn.cn2015-10-27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3.交流

  一支旧笔,一段往事,使我们沟通愈发顺畅起来。我对老人家说:“现在我住得远了,我小时候居住和上学,离您这儿都不远。”“您早先住哪儿啊?”我说:“南小街新鲜胡同。”“我知道,那是八大人胡同南边的那条胡同,就在金星金笔厂后身儿。”我笑了,老先生心中的地图,也是以制笔厂为参照物啊!“我上中学在北京二中。”我一说,他又笑了:“那你们一定没少往我的修笔店跑。那会儿的学生,都用自来水笔。你们学校和二十五中都是男学生,用笔不在意,常常戳了或者摔了笔尖儿,放了学,就到我这儿来正笔尖儿。钳子一夹,油石一鐾,收个毛儿八分的就齐活。”我说:“那会儿您的店在马路对面,也是面积不大。”他说:“对啊!1947年,为了生计,我17岁和父亲开了一家钢笔店,最先是卖笔,我闲不住,也练着修笔,一辈子喽!一直干到现在。你们这些学生,一个人的笔坏了,一来就是一帮人。把我们小屋挤得满满当当的。”我说:“那是看您干活儿新鲜,特别是有的同学的铱金笔戳了尖儿,到这儿点金,特别神奇。”张老先生笑了:“您还记着哪!那会儿学生用一杆铱金笔就是好笔了。谁要有根儿金笔,大金星、英雄什么的,就是贵重品了。戳掉了笔尖上的铱金或者K金尖儿,就来我这里点金。是用电脉冲融化比小米粒还小的金珠,焊到笔尖上,焊完再用锯床子和专用合金锯片开缝,把笔尖两瓣上的一个金粒开成两半拉,然后再用油石鐾。这在当时修笔的里面可算高级技术。那会儿北京城大大小小修笔店总有五六十家,能点金的也不多。”

  张广义老人聊得高兴了,还专门给我介绍了他工作台上那几件如今难得一见的专用设备:“这是旋床,是过去在笔杆上套内外螺扣用的。早先的笔杆是赛璐珞的,用旋床切好笔杆,要套螺扣。”说着,他拿出一根黑色的赛璐珞管:“这就是当年你们家边上金星金笔厂的大金星牌的笔杆。现在都是塑料直接注塑成型,出来就内外螺扣的了。”我知道旋床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前的老名词了,后来都称为车床了。这就是一台微型车床。床子表面早已没有了当初的漆面,但也不是锈迹斑斑,那类似锈与不锈之间的金属色,按当前收藏界的说法,或可能说成“包浆”。连同那根一尺多长的赛璐珞笔杆原料,都可以说是文物了,它们见证着一个钢笔盛兴的时代。台子上还有一台小砂轮机和一个按着小锯片的锯床,都是迷你型的,都和那台旋床一样有着岁月的“包浆”。老人说:“这个砂轮还常用,锯床不用了。” 他让我看看那个直径不过三厘米的精薄合金锯片,说:“这锯片开刃是我自己开的。用这个锯片,把电脉冲点笔尖上的K金或者铱金疙瘩,用锯片锯成两个半球,然后再磨和鐾,就是金笔或铱金笔的点尖儿。如今,没人点了,有要点尖儿也不接了,因为我眼神儿不济了。”他凝视着这些迷你机床,说:“这些床子,用和不用,我都放在这儿,是个纪念。这几台‘进口设备’,当年在北京修笔行业中,也是不多的呢!”听了老人的话,我想:这都是文物级的物件了,以后,有资格进博物馆啊!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