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老党员金春燮撰写2万多字英烈碑文,将先烈业绩留存史册
//www.workercn.cn2015-08-2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金春夑讲解童长荣烈士的历史事迹。 本报记者 祝大伟摄

  8月12日,在吉林省汪清县抗日根据地遗址,汪清县委、县政府举行了《汪清英烈传》发布活动。这本书由汪清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编写,金春燮是书中主要史料的收集整理者和主要撰稿人。

  “不能让历史在我们这一代湮没、断档。”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汪清县关工委主任金春燮,10年来为抗日英烈竖碑77座,同时殚精竭虑为抗日英烈立传。

  金春燮翻深山穿密林,走访抗日老战士,前往全国9个省市,行程几万里,查阅收集资料,挖掘考订史实,请教历史专家,精心推敲文稿,撰写了2万多字的英烈纪念碑碑文,编纂了总计100多万字的资料书籍和小册子,真实记录了汪清县抗战历史和抗日英烈的事迹,把历史变为人们鲜活的记忆。

  300字碑文,写了2个月

  金春燮说:“竖碑,主要考验体力;立传,更多考验脑力。”

  每一座纪念碑后面的故事,咋能讲透讲好?“百十来个字,写出先烈的不朽人生,让后人感动并铭记,难啊。”金春燮像个小学生一样,开始研究如何撰写碑文。

  大多数碑文没有现成的文字可供“拿来”,全靠金春燮自己撰写。“要说容易,网上有资料,可是不敢用啊。写碑文难,难就难在史实要准确无误。给英雄的一辈子就写那么几个字,咱们得对得住他们的鲜血,经得住历史的评说。”

  考察论证英烈生平事迹,是金春燮为撰写碑文所做的“基本功”。一个看似微小的细节,他都要夜以继日翻阅大量资料,或不论路途远近上门寻访知情人,比照印证,校勘核对。有的碑文,为了慎重起见,还要送给省、州党史研究部门专家学者审核,得到认可后才刻碑。

  在汪清县春阳乡小城子村有一处“中国国民救国军遗址”纪念碑,宽2.5米、高1.5米,碑文分为朝汉两种文字。

  抗战期间被称为“民族老英雄”的王德林,在中共党员李延禄等人的帮助下,于1932年2月在汪清县春阳乡小城子村宣布成立“中国国民救国军”,并担任总指挥。他指挥的部队,在著名的镜泊湖连环战等多次战役中重创日军。

  “中国国民救国军遗址”纪念碑涉及的历史、人物事迹,都须仔细拿捏。短短300个汉字,推敲20多遍,金春燮足足花了两个月才定稿。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已成为金春燮撰写碑文的常态。“我们的碑文不用修饰性的文字,而是以写生平为主。先烈的事迹就摆在那里,用真实朴素的文字写出来,就足以感动人心。”10年间的碑文撰写,金春燮坚持这一理念。

  2009年6月,汪清县政府投资100万元扩建“汪清县革命烈士陵园”,金春燮被任命为“总顾问”,所有的碑文都由他亲自撰写。

  为了方便整理撰写抗战英烈事迹,金春燮决心学习电脑打字。白天在外面跑没时间学,他就每天4点钟起床“晨练”,3个月后,终于学会打字。“现在,虽然打字速度慢了点儿,但是打个表格,发个邮件,上个QQ基本都可以了。”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