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8户藏民爱心接力 轮流照顾一位老人
//www.workercn.cn2015-05-24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决定做出后,难题也随之而来。由于该村民小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外出务工,青壮年劳力农闲季节均外出了,家里仅剩下老人和妇女儿童,而白迪身体比较强壮,因下身瘫痪,自己不能翻身,还要有人抱进抱出、端屎接尿,这对于村里的妇女来说的确有些不便。为此,全村妇女召开了妇女会,重点讨论“伦理、羞怯”等问题。“老人很可怜,一定要照顾好他”、“他都这样了,我们不管谁管”、“他是一个瘫痪在床的人,我们如果讲面子,那怎么能照顾好他”……大家七嘴八舌进行一番讨论后,67岁的村民桑拉说:“条件再艰苦,也不能苦了可怜的白迪。”

    翻身、擦洗、排便、喂食……全村妇女不怕脏、不怕累,更顾不上害羞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事情。除保证一日三餐外,早上还要给他生火取暖,抱出去晒太阳;下午太阳落山后,又把他抱进屋;夜间还要去看看他有没有盖好被子,柴火灭了没有……

    就这样,不管是农忙还是农闲时节,老人身边天天都有人陪伴着。

    矢志不移 永不言弃

    尽管该村民小组村干部换了一届又一届,但不换的是与白迪老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笔记本及不离不弃守护他的村民。

    为了管理好残疾人救助金、孤寡老人补助等收支账目,村里还特意找来一本笔记本,记下了老人生活的点点滴滴。笔记虽然记得不那么规范,但从密密麻麻的记录中不难看出全村人的大爱之心。村民小组长品楚说:“由于白迪老人已丧失行为能力,大到好心人给的钱和东西都要仔细记录在笔记本上,小到每家的照顾情况好坏,送来的饭菜合不合老人胃口,老人病了买什么药,一日三餐及取暖、翻身等情况都要一一记录在案。”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8.28”、“8.31”两次地震让该村各家的房子均摇摇欲坠,亲人尚未脱离危险时,村民们首先想到的是白迪老人。全村青壮年不约而同地跑到老人的房子里,冒着余震把老人抱到安全地带。面对前来救援的村民,老人噙着泪说:“先救你们家的老人和孩子,不要总是为我担心。”

    白迪的生活状况,也时常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心。县残联优先为他办理了残疾证,让他享受到残疾人待遇;乡党委政府为了减轻毕龙村民的负担,多次派人来接白迪老人去县敬老院或康复中心。可白迪老人流着泪说:“我到哪里,哪里就臭烘烘的,还是待在这里好。因为村里人像亲人一样照顾我,我去什么地方也没有这里舒服,我哪里都不想去。”

    村里人得知县里准备接白迪老人去敬老院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他已经是我们的亲人了,我们舍不得他走,我们愿意永远照顾他。”谈及全村人怎么照顾他时,白迪的脸颊上挂着泪水:“村里个个是善人,在做善事,我无力回报,但愿他们个个平安、健康、长寿,生活越来越美好!”

    该村民小组78岁的军米老人说:“几十年来,我们村悉心照顾自幼瘫痪的白迪一家三代的爱心接力棒从来没有中断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一古训已被村民们变成了村训、家训不断传承下来。现在,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16人,大家都在儿孙们的敬孝下颐养天年。”

    羊拉乡党委书记立青农布说:“毕龙村民小组8户46名村民让爱心接力一直‘在线’的善举,不仅传递了仁爱、和谐、友善、助残的正能量,而且还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了中华民族大爱无言的和谐之美,谱写了最美藏乡邻里和谐一家亲的时代篇章。”(本报记者 尤祥能)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