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养蜂夫妇的“游牧岁月”:追蜂逐蜜快乐出发
//www.workercn.cn2015-04-05来源: 农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养蜂人家的家庭梦想

  辛勤的付出自然有丰厚的回报,吕碧琳一年蜂蜜的收入近二十万元,今年1月31日~2月4日,他参加了四川省农业厅举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优质农产品展销会,几天时间就卖了3万多元。“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着实尝到了甜头,以后我要积极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此类活动。”吕碧琳说。

  吕碧琳说,以前大风乡养蜂人很多,但都是传统养法,且规模小,每家不过就两三个蜂箱,收入也只有几百上千元。后来,吕碧琳在外学习了新式养蜂法,他家的蜂箱一年比一年多起来,但受季节和花期的局限,发展到二十多箱的规模就再也不能扩大了。

  2007年儿子大学毕业后带着女朋友回到家乡当村官,从此吕碧琳的家境开始有了转机。儿子发动全村发展种养业,吕碧琳除了养蜂,还养起兔子、种起食用菌。“兔子粪用来种菌子,菌渣回过头来又可作兔子饲料,这样循环发展,经济高效,一年收益十多万元,两年下来,我不仅在老家修了楼房,还在城里买了房和车。”

  家里经济条件好了,儿女劝老两口出去旅游,并给了他们几万元钱。“花几万出去耍?我才舍不得呢!”老吕打死都不出去,还是一个劲儿鼓捣自己的蜂箱、兔舍和菌棚。为了让辛苦一辈子的父母能过得开心愉快,儿子想到一个好办法:

  2010年,儿子劝吕碧琳放弃种食用菌和养兔,专门养蜂,并组织成立了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于是将养蜂规模扩大到五六十箱,到2012年发展到120多箱,因当地蜜源不足,两口子便从此走上追蜂逐蜜的旅程。

  “有个好消息,我们现在成立了仪陇县大风乡碧琳蜜蜂养殖家庭农场,工商部门已经注册,牌子很快就拿到手了。今后,我还要注册商标,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把我的蜂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吕碧琳信心满满。(本报记者李传君)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