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姚建萍:银针翩翩舞 彩线绣古今(组图)
//www.workercn.cn2017-01-02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精致雅洁的苏绣艺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姚建萍:银针翩翩舞 彩线绣古今

姚建萍作品《江山如此多娇》。

图①:姚建萍在进行刺绣创作。

图②:姚建萍及其团队。资料图片

图③

图④

  “要懂得手工的价值,要用‘匠人精神’传承刺绣的文化血脉。”

  ——姚建萍

  初见姚建萍,她面带微笑款款走来,淡粉色的大衣、中式的编发,让人领略有着千年刺绣传统的“苏州绣娘”的风采。作为苏绣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融针绣的独特风格,将苏绣做成了精致的艺术品、代表中国手工艺水平的国礼。

  传承多种针法,形成融针绣

  苏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布无锡、常州等地。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苏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汉代《说苑》中的“绣衣而豹裘者”到宋代“画绣”、明代闺阁绣的盛行,再到清代以后不同技法的开创,苏绣艺术不断演化,最终形成了“精、细、雅、洁”的艺术风格。

  七八岁就拿起绣针的姚建萍,已在苏绣的道路上走了40来年。姚建萍回忆,幼年时,她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帮母亲穿针引线,看银针和彩线翩翩起舞。也就在那个时候,她与苏绣结下了不解之缘。成年后她放弃高考,走上了求艺之路。

  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与实践,姚建萍也在拓展着苏绣的发展空间。“成年之后,我把刺绣作为了自己的职业,想要探索刺绣更大的内涵。我走上了拜师求艺之路,遇到了我的恩师徐志慧。”姚建萍说。

  姚建萍在师门全面系统学习平针、乱针的各种表现手法,广泛涉猎文学、美学,在各种不同的读书班求教名师。求艺的4年痛并快乐着,姚建萍面临着艰难的选择。“那时我想,是为这门技艺去付出,还是为了市场去挣钱,最后决定为技艺追求付出时间。”她说,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是非常金贵的,只有靠技艺取胜,才有持续性。

  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苏绣的一方天地里,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刺绣人,开创了许多不同的新技法。“绣圣”沈寿推出了仿真绣,以西洋油画的人物、风景、肖像、摄影等为绣稿,技法上吸收西洋油画的用光、用色,用中国传统的刺绣针法和绣线来表现。乱针绣改变了传统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方法,采用长短交叉线条,以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尤宜绣制以油画、素描、摄影为稿本的作品。以针代笔、积丝累线,姚建萍在刺绣这条道路上探索,融合平针绣、仿真绣、乱针绣,丝理画理互用,形成了姚派的融针绣。

  “苏绣所形成的艺术表达非常丰富,针法的语言千变万化,可以体现所有素材的肌理——只要你对物体理解透彻、对基本针法运用透彻。”姚建萍说。

  突破以往尺寸,让传统回归生活

  苏绣的魅力不仅在于技艺的不断创新发展,还在苏绣艺人一代代传承的“匠人精神”。清代刺绣艺术家丁佩在 《云间丁佩绣谱》中将苏绣特色总结为齐、光、直、匀、薄、顺、密, 在论品上总结为能、巧、妙、神、精工、富丽、高超。字词之间,体现了创新的重要性。

  姚建萍说,上世纪90年代自己已经有些名气,但她一直思考,怎么让作品从工艺品发展到艺术精品?怎样靠丝光的效果、颜色的深浅、针脚的粗细,让苏绣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在“笔墨当写时代”的启发下,她想到,针线能不能也表现大时代?于是,她把时代精神融入针线,有了遨游太空的《我爱中华》,有了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江山如此多娇》,有了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春早江南》(图④)……从创意构思到画面组织设计,姚建萍赋予了苏绣更广阔的思想性、时代性。她历时3年创作,2009年收针的巨幅作品《江山如此多娇》,幅面宽阔,气势宏大。在色彩的冷暖对比与相互映衬下,形成明朗、清澄的玉宇气象。而作品《丝绸之路》(图③)苍浑而深厚的橙黄、酱红色调似见历史的渊深与悠远。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评价,《丝绸之路》中有明与暗、光与影、动与静,每组矛盾都交织着可歌可泣的历史情怀。

  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姚建萍说,“要懂得手工的价值,要用‘匠人精神’传承刺绣的文化血脉。”随着时代发展,她对刺绣又有了新的思考。刺绣来自于生活日用品,通过一代代匠人的努力,成为工艺品和艺术品。如今,姚建萍希望让刺绣等传统工艺重新回到生活,让传统亲切地活在当下。

  姚建萍说,他们一代人经过努力,探索了苏绣的原创性、国际性,把苏绣艺术从家庭带到了公共空间。如何探索苏绣当代语言,让苏绣等传统工艺再回归生活,与现代生活相融,成为他们努力的方向。

  如今,姚建萍的工作室已经开始做衍生品,包括围巾、衣服、小配饰等,虽然不能批量生产,但坚持着定制、手工的理念,也在不断开拓市场。

  可变的线条、色调,不变的精致、丝理,姚建萍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从富有生机的鸟飞兽奔到精致传神的人物肖像,姚建萍为苏绣开拓了更大的空间,篇幅再大仍保持精致,远看有气势,近看有细节。她努力突破苏绣以往的尺寸,让它走向人们的生活空间。

  作为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姚建萍对行业还有更多的思考。目前,刺绣行业在创新和传承上尚待发力,如何更好传承,培养后续人才,成为摆在眼前的难题。以苏绣为例,图案复杂,工艺繁复,需要年轻人拥有色彩、构图、造型等综合知识。此外,需要结合更多现代设计,让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

  “当务之急是培养年轻人。希望从高校形成联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也希望社会各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培育更多中国手工艺人才和设计人才。”姚建萍说。(王珏 葛思思)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