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明星-正文
职工艺术家是怎么炼成的?
//www.workercn.cn2013-12-16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他们来自于职工,活跃在基层,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于身边的广大职工。他们或专于书法、或善于绘画、或精于创作、或能歌善舞……在职工文化的平台上,他们展尽风采,他们就是北京市职工艺术家。

    采访中,当记者问道,“职工艺术家是怎么炼成的?”几乎所有的职工艺术家都异口同声的回应——是广大职工赋予的。

    “如果没有企业和职工的支持,职工文化的舞台一定不会这么绚丽多彩。”一位北京市职工艺术家这样告诉记者,“是职工成就了草根艺术家,是草根艺术家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段小金:

    从板报宣传到书画名家

    艺术类别:书法

    工作单位:北京住总第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说段小金是书画名家,这让身为北京住总第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工会干部的他显得有些羞涩,但的确让人称赞的是,随着他书法艺术造诣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和关注他的作品。“其实,最早开始系统学习书法的时候,我写的最多的是企业宣传标语、绘制板报。”段小金说,他根本没有想到今天的自己,已成为小有名气的职工艺术家。

    回忆起自己的书法学习历程,段小金说,自幼酷爱书法的他出生在甘肃省镇原县,那里被誉为“书画之乡”,受到身边长辈们的影响,段小金从小就开始练习书法,并在学校里担任板报宣传、书写大字海报的工作。

    “因为从小就喜欢书法,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在坚持这个爱好。”段小金告诉记者,1998年,只身来到北京工作的他进入了住总集团下属的一个项目部工作,因为自己的书法特长,段小金常常担任企业宣传标语书写的工作,“把一米多大的字粉刷在墙壁上,没点功夫是不行的。”回忆起早期的宣传工作,段小金脸上露出些许自豪。

    事实上,早期企业的宣传都相对传统,不是办黑板报,就是在纸上写大字,这也让有着一技之长的段小金有了足够的展示平台。从1998年到2003年期间,段小金不知到多少基层企业,为他们写过多少大字。

    “因为之前多数都在自学,在用笔、用墨的方法上都全凭感觉,也走了不少弯路。”段小金说,于是来到北京工作的他,开始琢磨着进入专业学府,系统学习书法。“两年的专业学习,让我的艺术造诣增进不少。”那几年,段小金坚持每天练习书法的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

    段小金的书法越写越好,找他求字的人也越来越多,他的书法也在很多报纸或杂志上进行发表。“但对于我来说,我更热衷于在企业报上发表作品。”段小金说。

    2011年,段小金被评为北京市职工艺术家,这让他异常兴奋。“没想到我的这个爱好,能成就我艺术家的梦想。”段小金笑着告诉记者,虽然在工作中写的大多数都是企业文化标语,政治色彩较重,但那是服务企业、服务职工的重要平台,“这样才不愧对于‘职工艺术家’这个名号啊!”

    齐凤臣:

    用镜头呈现历史

    艺术类别:摄影

    工作单位:北京城建集团

    “1969年,当时刚17岁的我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插队,在插队期间,一个战友喜欢用照相机四处拍照。在那个时候,照相机第一次进入我的脑海,并深深吸引了我。”谈到与摄影的结缘,北京职工文化协会摄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齐凤臣如此告诉记者。

    1977年回北京后,他买了相机,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摄影。此后,他的正式工作是司机,业余就专门研究摄影。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他的第一部作品是在龙潭庙会上拍的一张划龙舟比赛的照片,这张照片因为角度的新颖,获得了广角摄影协会摄影比赛三等奖。这让长时间琢磨摄影的齐凤臣“尝”到了甜头,并坚定了他在摄影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作为摄影爱好者,长城是绕不开的摄影对象。”为此齐凤臣花了五六年的时间,上百次去长城上观摩、拍摄,拍了一组长城系列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反响很好。

    “最开始拍长城时,我追求光和影的搭配,怎么漂亮怎么拍,后来慢慢觉得,自己忽略了长城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他的价值更彰显在文化上。在摄影的时候,我力图展现一个全面、真实的长城,在传达他的沧桑感、历史纵深感上下功夫。”

    在北京八达岭长城拍久了,齐凤臣感觉不满足,开始往西部跑,敦煌的汉长城、嘉峪关的明长城都成了他青睐的拍摄对象。“西部长城是中国长城的组成部分,我希望在自己的镜头下,把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城风貌给呈现出来。”

    有一次齐凤臣在嘉峪关附近拍明长城,他站在距离明长城80米左右的地方,为了选一个相对高、相对合适的位置,他站在了一座坍塌的小土堆上拍照。等到回到住处,跟村长闲聊,才知道他拍摄站的小土堆,就是汉长城的遗址。

    “那时候一种深深的震撼传到了我的内心,我脑海里一下子浮现了‘秦时明月汉时关’那句诗,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不同朝代的历史风景浓缩在同一个时空,那种对历史的慨叹一下子就来了。我站在汉长城上拍摄明长城,镜头一下子连接了两个辉煌的朝代,我也有了一种时空穿越的沧桑感。就在那个时刻,我内心被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深深折服了。”

    黄莉:

    用歌声为职工服务

    艺术类别:声乐

    工作单位:北京市房山区文化馆

    “我时刻准备着,用歌声为广大的职工服务。”说起作为“职工艺术家”的心得体会,来自房山区文化馆的黄莉微笑着,用她那甜美而不失磁性的声音总结道。

    黄莉告诉记者,她2011年被评为了职工艺术家,而在此之前的日常工作中,她就经常接触一些普通职工。“帮他们组建文艺团队,策划演出。”现在,她更是每年都要跟随职工艺术团到基层慰问演出。“像今年,我就已经为汽车业工人、出租车司机、现代农业工人等群体演出过。”

    “我发现,很多职工可能日常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比较少,所以我们去演出的时候,他们都特别热情,看节目的眼神,都特别专注。”黄莉介绍说,有一次,她随艺术团到基层演出,正赶上夏季最热的时候。北京的夏天,酷热难耐,在室内即使什么也不做,都会汗流不止,更别说在室外长时间的活动了。可那次,为了迎接艺术团的演出,企业特意在广场上搭起了临时舞台。“那天,我是压轴出场,快到我的时候,已经被晒得‘冒金星’了,可我看了眼台下的职工,他们的热情还是那么高涨。主持人刚报完我的节目,他们就开始使劲鼓掌。你说,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为他们唱呢?”

    这几年,黄莉到基层演出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小插曲”。一次,她去企业演出。从房山出发,在高速上错过了出口,车开到河北香河,她才发现走错了路,赶紧又折返回来。“那次,我到现场的时候,正好就轮到我上场,所有人都为我捏了一把汗。幸亏我每次演出都是提前出发。那天,光路上我就用了2个多小时。”天性乐观的黄莉边说边笑。

    黄莉的老家在江苏,从小就喜欢唱歌,曾经做过10年的音乐教师。渴望在事业上有所发展的她来到北京闯荡后,也经历过很多困难。“最初为了生活,也在到处找工作,曾经有一段时间同时兼职三个活儿。”所以无论是对外来打工者还是一线的职工,曾经身为他们中的一员,黄莉更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在面对他们演唱的时候,也更能把握住那份情感。

    开过独唱音乐会,又有职工艺术家称号的黄莉,虽然在文艺领域已小有名气,可她却并不满意。今年,她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单位的工作不能耽误,学校的课程也不能落下,所以我每天都很忙碌。但是只要职工有需要,我会全力为他们服务。”黄莉说。(王路曼 陈曦 余翠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