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王敬群:“有老百姓支持, 还怕什么!”(图)
//www.workercn.cn2016-10-14来源: 新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从瑞金出发最终到达吴起镇,为“敬爱群众”改名王敬群:
“有老百姓支持, 还怕什么!”

  图为王敬群在接受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采访

  王敬群,原名王申蔼,江西吉安人,1919年5月生。1934年春任共青团闽赣省委儿童局书记,后加入红军,并参加长征,曾任团中央秘书长等职。解放后曾任福建省永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南京市委副书记兼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和省政府顾问等职。1992年离休。

  他被首长亲切称作“红小鬼”,参加长征时年仅15岁,17岁就担任“团中央秘书长”。

  他是仍健在的老红军中,为数不多的从江西瑞金出发,一直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全程,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的老前辈之一。

  这位传奇老人王敬群,正是那段伟大征程的“活历史”。9月18日,记者来到他家中,聆听老人讲述那段在世界军事史上写下不朽传奇的光辉岁月。

  没有吃没有穿,

  一碗面“香”了80年

  到王老家时已是下午3点,王老仍关心地问“吃过了吗”。或许,长征,留给他最深刻的记忆就是饥饿。

  王敬群说,遵义会议后,他所在的少共国际师被编入了红一师、红二师的青年连,有近200位红军小战士,连干部们千方百计,让孩子们吃饱。在泸州叙永县,王敬群和小战士们收缴了地主的糯米粉,拿来给大家做团子。“看到地主家里一壶油一样的东西,我们就拿来煎团子了,哪知道那壶子里装的是桐油,吃的时候是甜的,吃完了大家都拉肚子。”

  过草地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王老深情回忆说,过草地之前,部队要求每人自筹半个月的粮食。其实很难筹到粮食,麦子、青稞炒熟的干粮,最多只能吃两天。进入无人区后,茫茫沼泽地,荒无人烟,就靠挖野菜、煮牛羊皮充饥。入夜严寒袭人,两三个人背靠背坐在一起互相取暖。在草地的6个日夜,战士们先是吃青稞和熟面粉,然后是吃野菜,再后来饿得受不了,就有战士将前面部队战士粪便中没消化的青稞粒洗净煮着吃。

  长征途中物资极端匮乏,除了围剿的国民党军队外,饥饿就是最大的敌人。过雪山时,饥寒交迫,很多人中途躺在地上休息,待吹前进号继续行军时,就永远起不来了……

  “部队由遵义出发时,我因为脚痛掉了队,在桐梓住了一夜,有战友给我煮了碗鸡汤挂面,真香啊!我到现在都能记得当时那个鸡汤的味道。”王敬群说。

  横断山路难行,跟着“火把”向前进

  “1934年10月10日黄昏,我们接到通知后,手扶绳索渡过雩都河到梓山镇街头集合。后来才知道,开始了长征。”王老说,那时候他还是个孩子,让他冲在前面打仗大人们不放心,就让他跟在队伍后面跑。

  就这样不知目的地、不分昼夜、不管风雨地行军。国民党军队前堵截后追击,头上随时有飞机和炮弹,为了防空,部队经常等到近黄昏时才出发,走通宵。强渡大渡河时,急行军两天走了170公里。因睡眠时间太少,战友们一边打瞌睡,两脚还习惯性地踏步向前。雨天道路泥泞,摔倒就是一身泥,爬起来不能歇,还要往前走。

  每一天都是“敌重兵,压黔境”,每一步都是“横断山,路难行”。靠着必胜的信念,长征路上很多像他一样的“红小鬼”,此后又接连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逐步成长为身经百战、敢打硬仗的革命将士。

  长征中翻越粤北海拔1600多米的大王山时,一个镜头如版画“定格”在王老的记忆中。“走到广东附近,一天我们部队翻越一座上下山各50华里的大王山,夜行军每个班都有三到五个火把,是枯竹做的。那火把壮观啊,前头部队到了山底,就看到了后续部队的火把从山顶山腰到山脚,形成了一条巨大壮观的‘火龙’。那条‘火龙’,就是红军长征必将胜利的一条指引路线,也正是我们这群小红军们看到的红色希望。”

  敬群众爱百姓,“红色事业”万万年

  王敬群原名王申蔼,直到1938年才改成现在这个名字。为什么要改名?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敬群众、爱百姓”。在王老看来,这是红军长征取得最终胜利的法宝,也是党的“红色事业”代代相传的根基。

  “为什么那么多包围圈没有围死红军?为什么寒冷饥饿都饿不死红军?为什么红一方面军到陕北后只剩下几千人,马上就能发展壮大?因为红军始终向着老百姓,真正是军民鱼水一家人。”王老深有感触地说。四渡赤水河,红军要搭浮桥时,挨家挨户借门板,老街上的老百姓纷纷把自己的门板取下来送了过去。用的哪家的门板,红军在门板后面的插销处写上名字,一个门板给一个银元,在红军全部渡过河后,在对岸把绳子砍断,门板就顺着水流漂了回来,老百姓取回后又安装在自家门上。过雪山前,老百姓生火烧起辣椒水,喝起来嗓子辣乎乎,浑身热乎乎,再冷也挡不住前进的脚步……

  坐在沙发上连续讲了2个多小时,老人身子纹丝不动。采访中,他的女儿王雪俯在右耳边大声问:“头上有飞机轰炸,后面有追兵围剿,你怕不怕?”老人突然提高音调,铿锵洪亮地端起胳臂回答:“我们有党中央领导,有老百姓支持,还怕什么!”

  “你一定要写进去,长征能胜利,就是因为红军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一切艰难险阻,不怕牺牲,跟群众紧密团结,共同患难,坚信正义的事业必然胜利。”(王世停 乐涛 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