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刑警洪少华:“榨干”现场寻找每一个破案可能(图)
//www.workercn.cn2015-11-22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更多

 洪少华在刑侦技术实验室工作。朱丹摄

     洪少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兼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痕检工程师。从事痕迹检验工作20年,洪少华先后勘验各类刑事案件5000余起,利用指纹直接比对中破案1000余起。在他带领下,沙洋公安刑事科学技术室从三级技术室跻身一级示范单位行列

    个子不高、头发花白、温和爱笑。

    今年43岁的湖北沙洋民警洪少华,看起来并不像一位有15年病龄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从警20年,洪少华始终坚守在刑事技术一线。凭借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对工作的执著,他带队通过痕检技术协助破案1万余起,成功侦破多起重特大案件。

    发散思维

    从不可能处着手挖线索

    “破案要吃苦,但想象力也很重要。”洪少华说,在案发现场勘查有时要用发散思维跳出窠臼,从“想不到”“不可能”之处着手往往能挖出线索、循迹破案。

    2002年12月5日凌晨,沙洋县马良镇发生一起命案:一名农妇在家中遭猥亵后被杀身亡。案发时,天降大雨,村民进出将现场破坏严重。侦破组第一轮现场勘查没有收集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侦破工作陷入僵局。

    根据现场情形,经反复思考,洪少华判断犯罪嫌疑人系破窗进屋,遂把注意力集中到散落在地上的百余块玻璃碎片上,并将勘查辐射扩大至现场外围1公里。

    经仔细勘查,在距案发现场4.5米处的草丛中,洪少华找到一块斜插在地的玻璃碎片。在这块还未被雨水侵蚀的玻璃碎片背面,他提取到半枚指纹。

    洪少华意识到,只有人为单独丢弃,玻璃碎片才会跑到如此远的地方,由此确定犯罪分子进入现场时间,并作出判断“犯罪分子应与受害人相识”。

    外围侦查员对周边3800余名村民进行指纹采取工作。洪少华则将显微镜带到案发地现场办公,当比对到第403份即村民王某的指纹时,洪少华毫不犹豫地说:“就是他!”

    谁也没想到,犯罪嫌疑人就是当地生产队长,而且就在警察眼皮底下跑前跑后“帮忙”。

    这起恶性刑事案件,从报警到侦破仅用了34个小时。

    “洪队破案常剑走偏锋,从一般人想不到的地方入手锁定关键证据,让破案如有神助。”对洪少华“出其不意”破案,沙洋刑侦民警们津津乐道。

    2007年2月,沙洋县城区发生一起盗窃案。经现场勘查,洪少华发现,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是用特制的开锁工具顶住门锁弹子后,再用口香糖堵住十字形锁孔开锁。城区案发后,沙洋县所辖乡镇也连续发生多起用相似手段开锁入室盗窃案。

    由于犯罪嫌疑人戴手套作案,案发现场除了口香糖和撬痕没有其他有价值的痕迹物证。警方调查走访也没能发现破案线索。整个侦破工作一度陷入绝境。

    面对僵局,洪少华改变思路,将工作重点从现场物证转移到外围调查。在案情分析会上,他大胆假设:犯罪嫌疑人作案线路图是从湖北荆州到沙洋,应该有交通工具,车可能来自荆州。

    按照假设,侦查人员重新调查案发现场,很快锁定了嫌疑车辆。

    洪少华带队以车找人,确定犯罪嫌疑人为荆州毛某夫妇,从而一举破获了沙洋、荆州辖区20余起“口香糖”开锁入室盗窃案。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