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黎登贵:全优尖兵书写特种兵传奇(图)
//www.workercn.cn2015-05-26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你是中国队的灵魂”

  实际上,参加第一次“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比武的确改变了黎登贵的人生,却是以一种略显遗憾的方式。

  由于种种原因,他只能以预备队员的身份参加这次比武。“在最后的6公里奔袭中,我在终点挥舞着五星红旗为战友们加油助威,同时也暗暗发誓,一定要回来亲自参赛!”

  2002年,即将从军校毕业的黎登贵面临分配问题。尽管机会很多,但他没有任何犹豫选择了成都军区,理由只有一条:这是参加明年“爱尔纳·突击”的军区。

  7月,黎登贵被分配到成都军区某大队(现13集团军某旅),从此开启了自己的特种兵生涯。

  2003年8月,他再次站到了“爱尔纳·突击”的竞技场上。在爱沙尼亚的原始森林中,来自十几个国家的27支队伍展开较量。他们要在5天4夜的时间里背负30公斤的背囊奔袭200多公里,在毫无补给的情况下完成抢滩登陆、通过雷场、步枪和手枪射击等课目。

  不仅如此,原始森林中还潜伏着一个营的“假设敌”,随时准备袭扰参赛队员。除了时刻提防他们的偷袭,黎登贵的小队还要应付恶劣的自然环境。“原始森林白天热,晚上冷,我们一直在森林、沼泽和河流间行军,身上的衣服从来没有干过。”

  最关键的是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竞赛课目。“5天4夜,根本没有睡觉的时间,”超出生理极限的奔袭甚至让黎登贵出现了幻觉,“明明是平的草地,但看上去一会儿像土包,一会儿又陷下去。”

  最终,在这场号称“死亡角逐”的竞赛中,中国的两支队伍在参赛队中排名第二和第三。黎登贵也完成了自己作为特种兵的启蒙教育。

  这次残酷的国际比武让他认识到,只有不断超越极限,才能在世界特种兵队伍中占有一席之地。此后,就像每天坚持长跑一样,他在这条道路上跋涉19年,从未放弃。其间,他先后3次参加军区特种(侦察)部分队比武,并以36岁的“高龄”参加了哈萨克斯坦主办的“金鹰-2013”国际特种兵比武。

  按常理,特种兵超过30岁就过了“黄金年龄”,但36岁的黎登贵从不服输。2013年,他不仅在与一群20多岁的小伙子比拼中赢下参加“金鹰-2013”比武的名额,而且在比赛中做出了很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在比武中,有一段长约5.5公里、横亘着40多个障碍的侦察兵小道,被称为“魔鬼之路”。比赛时,主办方临时在4公里处增设了一个高难度课目:潜入2.5米深的湖底,捞运30公斤重的弹药箱。

  到达4公里处的下水点时,黎登贵和队友都已经精疲力竭。几名极度疲劳的外军队员想硬拼,结果下水后因体力不支,反被救生员捞了起来。

  “走!”黎登贵背着12公斤重的武器装备带头潜入湖底,在他的带动下,3名队友也相继跳进湖里。刚入水,沉重的背囊就把人就往湖底拖。黎登贵明白,大家坚持不了太长时间,他迅速指挥队友在足球场大的湖里分区域搜寻目标。

  潜水10余次后,他终于摸到了弹药箱,立刻用商定好的手语招呼队友,4个人用蹬地打腿的动作一齐将30公斤的弹药箱托出了水面。

  “不可思议!”橡皮艇上,裁判长拉斐尔少校不禁感慨,在黎登贵的带领下,中国队团结得就像一个人。他朝水里的黎登贵竖起了大拇指:“你是中国队的灵魂!”

  防火防盗防登贵

  在国际特种兵比武中,黎登贵是小队的灵魂;在平常带兵训练中,他是整个团队的灵魂。从来到该旅开始,黎登贵就想把学到的所有经验都教给自己的兵。

  有一个细节,二营4连的班长侯典阳记得特别清楚:“无论当连长、营长,还是参谋长,他最爱神出鬼没地摸哨。”在漆黑的夜晚,黎登贵悄无声息地接近岗亭,用不同的捕俘方法一次次将哨兵放倒。

  “这些都是我在比赛中使用的招数,我不希望自己的兵也像那些比赛中的假想敌一样中招。”对于那些“阵亡”的哨兵,他临走前总会补上一句:“提高警惕,战场上敌人随时都想要我们的命。”

  那段时间,旅里的哨兵都被他摸怕了。三番五次后,战士们编出一句顺口溜:防火防盗防登贵。怎么防?明哨变暗哨,固定哨变游动哨,戴上夜视仪,布上传感器,甚至连陷阱、铃铛这些土招怪招都用上了。

  此外,黎登贵把更多的经验直接带到了平时的训练中。

  比如泅渡。这是特种兵的必备技能,也是训练的重点之一,但黎登贵从中发现了问题:为了泅渡方便,官兵在水中常常把武器装具紧紧捆在身上,这样主要是防止枪在水中滑落。

  “万一在水中遇到险情该怎么办?”这是他在比武和训练中经常思考的问题。为此,黎登贵和官兵在水训场反复研究试验,用塑料袋将背囊内的物资进行密封,使背囊变成一个漂浮物。在泅渡过程中,官兵们双手持枪,借助背囊的浮力前进,不仅省力,还始终处于战斗状态。

  绳子也是特种兵的必备器材,无论攀岩爬楼、牵引横越,还是敌后机降、布设陷阱,都不可或缺。而黎登贵却和这绳子较上了劲。训练中,他将所有攀登绳由直径4厘米的麻绳换成直径1.2厘米的细绳。

  “打仗用什么绳子,我们训练就应该用什么绳子。”这也是他经常在赛场上长途负重奔袭积累的经验:细绳比粗绳更轻,更便于携带,在作战过程中更加实用。

  针对比武中经常出现的高强度、超负荷任务,早在当连长时,黎登贵就在连队成立了“魔鬼训练班”。每天凌晨5点起床,先是一个10公里,接着仰卧起坐300个,俯卧撑300个,1分钟引体向上20个……

  “这只是‘加餐’,我们出操时还要和全连一起吃‘正餐’。”侯典阳笑着说,“一开始大家并不愿参训,结果后来参训的战士参加比武每次都摘金夺银,现在大家都挤着报名要求参加‘魔鬼训练班’。”

  在不少战士的印象里,黎登贵对待训练是个“狠角色”。对此,侯典阳有不同的看法:“与其说他对大家狠,不如说他对自己狠。他只是把对要求自己的标准用到了大家身上而已。”

  “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精神,他才能成为传奇特种兵吧!”这位年轻的班长补充说。(王达   龙绍华  周锐)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