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张海春:人生价值在于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图)
//www.workercn.cn2015-02-13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张海春(右)

  张海春在高原上已经工作了22年,这位青海省军区黄南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如今舍不得离开这里。在此之前,省军区机关和条件较好的驻西宁单位试图调他过去,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在高原民族地区,民族团结重如山。”他说,“我是一名藏族干部,做群众工作有很多优势。”

  去过黄南独立骑兵连的人都知道,他们营区的鱼塘旁边有一块“心泉石”,那是部队和藏族老百姓军民鱼水情的见证。

  原来,骑兵连附近有一眼泉水,被当地藏族、土族群众称为“神泉”,是吾屯村几十户村民唯一的水源。年代久了,泉里积满了淤泥。但因为有“神泉”之说,当地群众宁愿饮用浑浊的水,也不敢清理泉眼。

  在连队蹲点调研的张海春知道后,带领骑兵连官兵到群众中宣传饮食卫生知识,征得群众同意后,动手清理了泉内的淤泥,并修了一个4平方米大小的水池,安装上水管。他们还从附近河滩背来沙石,铺了200米的砂石路,让群众用上了洁净的饮用水。

  从这以后,骑兵连和吾屯村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官兵帮藏族群众送水、收割小麦、修理农具,村里的医生为官兵们看病,逢年过节大家还相互走访。

  每年端午节前后,附近的藏族群众都会带上帐篷、杀好的牛羊,在骑兵连后面的树林里与官兵们联谊,活动要进行一个多星期。白天,官兵和群众在连队组织篮球赛、乒乓球赛和拔河比赛,晚上举行赛歌会,大家手拉手一起跳锅庄。

  “那个场面真是热闹啊,大家就像一家人!”张海春感叹说。

  2014年,青海省军区组织在部队开展六联建活动,隆务寺被确定为黄南军分区的联建寺院。

  3月份,张海春作为军分区的活动牵头人,主动与寺院沟通,想要确定联建内容。“我们想给僧人们做一次全面的体检。”寺院方面表示。

  张海春左思右想,决定到解放军第四医院寻求援助。他一次又一次地奔走协调,解放军第四医院最终决定在6月上旬派医疗队去隆务寺。

  6月13日早晨,十几位白衣天使带着心电图仪、彩超仪等设备和大量药品风尘仆仆地赶到隆务寺。

  体检从早上9点一直持续到晚上。不时还有寺外的群众赶过来“搭便车”,医疗队一视同仁地接待他们。临走时,医院赠送寺里近两万元药品,并留下了几个主治医师的联系方式。

  僧人们双手合十,以他们特有的方式为白衣天使们祈福,医疗队的汽车走远了,他们还在挥手致意。看到这样的情景,张海春很高兴:“我们为每个僧人建立了健康档案,这项活动会一直坚持下去。”

  走进黄南藏族自治州曲库乎乡西卜沙村,一座挂有“黄南军分区希望小学”字样的二层小楼很引人注目,校园内新建的篮球场干净整洁,教室的窗子擦得透亮,校园中央的旗杆上,国旗迎风飘扬。

  “张主任和我们学校建立联系有11年了!”校长华关加感激地说,“这是托了军分区的福。十几年前,学校只有几间土房子,窗户没玻璃,屋里存不住热气。每间房子还要隔成两半,半间老师办公,半间当教室。孩子们坐不下,只能轮流上课。”

  张海春先给孩子们解决了校服的问题。那一年六一节,学生们第一次统一着装,穿着漂亮的校服,连附近的老百姓都赶来看稀奇。

  没过多久,张海春又安排卡车为学校送来煤块。这一年,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张主任几乎每个月都要来学校一趟,问问有什么需要,每年六一节都要给孩子们送一套新校服。2005年学校更换了新课桌,学校的土围墙也变成了砖墙。他的恩情我心里都记着哩。”华关加校长说。

  为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张海春决定在希望小学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这个消息传遍了四邻八村。2014年3月1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一大早,许多藏族群众像过节一样穿上新藏袍赶来。“向国旗敬礼——”随着一声响亮的口令,身着礼服的升旗手和护旗手以标准姿势完成了一整套动作,望着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大家的眼睛都湿润了。

  不久前,又有一次难得的调动机会,张海春还是没有去。“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藏族军人,我的人生价值就在于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加深各族群众对党的信赖。”他说。(赵济潮 谭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